正文 浙江:再現“美麗鄉村” (1)(1)(1 / 1)

浙江:再現“美麗鄉村”

“廢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村頭有樹蔭,河裏有魚蝦……”在富春江沿岸村莊,定時收集垃圾的環衛車成了這些村子的一道風景,以前城市才有的垃圾箱、垃圾車等公共設施,如今在農村隨處可見。

從2003年開始,浙江省委省政府決定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十年來浙江省持之以恒,大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與美麗鄉村建設,使萬千農村大變樣。農民生活條件大為改善,公共服務基本實現城鄉均等,眾多江南鄉村魅力再現,農村不再是“回不去的故鄉”。

“現在咱們的日子,過得比城裏人還自在呢”

餘杭塘棲鎮,京杭大運河穿鎮而過,修建於1498年的廣濟七孔橋橫貫其中,運河兩邊是古色古香的白牆黑瓦水鄉建築,沿兩岸延伸,則是禦碑文化主題公園、槽運倉儲博物館、水北風情街、絲綢博物館及文化街、水南街老建築。村民李榮耀說:“現在咱們的日子,過得比城裏人還自在呢。”

“有新房無新村”、“室內現代化、室外髒亂差”、“垃圾無處去、汙水到處流”……過去,農村環境存在髒亂差現象,說起“鄉下”,常常意味著落後、艱苦。如今,漫步在浙江鄉村,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觀時時可見,幹淨整潔的街道、白牆黑瓦的民居互相掩映。村民們都自豪地認為,“現在村裏的條件,隻會比城裏好,不會比城裏差”。

以垃圾收集、汙水治理、衛生改廁、河溝清理、道路硬化、村莊綠化為重點,浙江大力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十年中,全省農村添置垃圾箱(房)112萬個,建設改造農村公廁2.3萬個,實現生活汙水治理311萬戶,新增村內主幹道3.2萬公裏,縣和鄉鎮每年安排保潔經費達8.7億元。該省在全國率先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已打造35個美麗鄉村先進縣、80條景觀帶和200多個特色精品村落。美麗鄉村、風情小鎮遍地開花。

杭州市從2010年起,每年撥出專款3000萬元用於13個風情小鎮項目建設。全市63個美麗鄉村精品村共申報建設項目514個、總投入11.2億元,13個“風情小鎮”申報建設項目203個、投入29億元。富陽的“經典山水路、轉型發展路、特色休閑路、生態致富路”吸引八方遊客,桐廬的詩畫山水帶、古風民俗帶、產業風情帶等5條鄉村風情帶基本成型。

“‘千萬’工程、美麗鄉村建設不光要整治村莊環境,更要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傾斜,讓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城鄉均等,農民市民同待遇。”浙江省農辦主任章文彪說。

村莊整治建設的點定在哪裏,相關部門的項目和資金配套就跟到哪裏。浙江全省已實現等級公路、郵站、寬帶等“村村通”,廣播電視“村村響”和農村用電“戶戶通、城鄉同價”,客運班車通村率達到95%,安全飲用水覆蓋率達到97%.逐漸形成城鄉一體化公共服務體係,基本形成了農村30分鍾公共服務圈。讓村裏人擁有優美風光的同時,像城裏人一樣全麵享受公共服務和生活便利。

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說,農村到處都應該成為美麗鄉村,美麗鄉村既是農民幸福生活的家園,也是市民休閑旅遊的樂園,村裏人能享受到城裏人的便利和各項公共服務,這是我們統籌城鄉發展的根本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