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文繼承《史記》、《漢書》的傳統而有所創新。一種是寫英勇正直的上層人物的,如《段太尉逸事狀》,刻畫了段秀實勇於與強暴者鬥爭和真切關心人民疾苦的動人形象,又描寫了驕兵悍卒的無賴形態和虐民罪行,文章寫得生氣勃勃,向來與韓愈《張中丞傳後序》並稱。又一種是寫下層被壓迫人物的,如《梓人傳》、《種柯郭橐駝傳》、《童區寄傳》、《宋清傳》、《捕蛇者說》等,以進步的政治立場和深厚的同情心,反映和歌頌了這些人物的才能、遭遇、高尚品格、抗暴精神,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有誇張有虛構,似寓言又似小說。

山水遊記是柳宗元最為膾炙人口的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在這些遊記,均寫於貶謫永州以後,而永州之作更勝於柳州之作。著名的“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等即其典範。這些作品,畫廊式地展現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勝景,繼承酈道元《水經注》的傳統而有所發展。

騷賦也是柳文中具有特色的部分。柳宗元在政治鬥爭中失敗,長期貶謫,悲憤激情,有與屈原相通之處。《懲咎賦》、《閔生賦》、《夢歸賦》、《辦山賦》、《吊屈原文》等篇。都是用《離騷》、《九章》的體式,或直接抒情,或借古自傷,或寓言寄諷,幽思苦語。

詩歌的數量較少,隻存140多首,都是貶謫以後所作。如《首春逢耕者》、《溪居》、《飲酒》等篇,思想內容與陶詩相近,語言也較為樸素。除外,柳詩還有以慷慨悲健風格擅長的,律詩如《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是唐人七律中的名篇,《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嶺南江行》、《別舍弟宗一》諸篇,通過對南方奇異風物習俗的描繪,抒寫貶謫生活中的哀怨之情,在唐律中獨具一境界。絕句如《江雪》、《長沙驛前南樓感舊》、《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酬曹侍禦過象縣見寄》等篇,寫景抒情,或幽峭奇辟,或韻致悠揚,在唐人絕句中不可多得。

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傑出的散文家、詩人,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以無神論思想和進化的曆史觀,批判了“天人感應”和“聖人”創造曆史的謬說,在我國哲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柳宗元的文學理論與韓愈的主張基本相同,但各有其特殊的貢獻。他提倡“文者以明道”,要求形式為內容服務,而這個“道”卻不專宗儒家一說,主張把百家之說“通而同之”。他強調發揮文學“輔時及物”的社會功能,鮮明地提出“文之用,辭令褒貶,異揚諷喻而已”。他特別重視作家的創作思想和社會實踐問題,認為“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明確指出那種“不知耕農之勤苦,物役之艱難”而“專弄文墨”的人,在文學上絕不會有什麼成就。此外,柳宗元對作家的寫作態度、繼承與創新、文學源流、藝術風格、寫作技巧、語言運用等問題,都有許多具體而深刻的見解。

柳宗元的散文創作以寓言、傳記、遊記和騷賦的成就最高。寓言在先秦諸子散文中隻是用作比喻的片斷,柳宗元把它發展成為更獨立、更完整、更形象的文學樣式,推上了中國文壇,並以短小精巧、尖銳潑辣的藝術手法,嘲諷了朝野上下形形色色的醜惡現象。他的傳記文大多取材於勞動人民,對他們的不幸遭遇和聰明才智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與熱烈的歌頌。許多不同職業的下層人民群眾的形象進入文學傳記,是柳宗元對後世的一大貢獻。他的山水遊記對自然美的刻畫精微,洞察幽深,達到了“漱滌萬物,牢籠百態”的美學高度,在借景抒情,寓情於景,以自然境界之美映襯個人品德之美,對比官場醜惡現象等方麵,遠遠超過了以往的山水名手,為中國的遊記散文奠定了穩固的基礎。他的騷體文繼承了屈原的優秀傳統,憤世嫉俗,諷事喻理,構思巧妙,文辭優美,使這種久已沉淪於宮廷廟堂的文學樣式煥發出了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