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六一節至 懷舊童年美食大搜羅
六一兒童節不僅僅是小朋友的節日,也可以是成年人的集體回憶。有人說,每個大人的體內都住著一個小孩子,每當看到有關兒時回憶的東西,這個小孩就會蹦出來。其中,最能觸動人內心的回憶,往往是和美食有關。無論你現在是五六十歲,還是二三十歲,相信你的心中都會有難以忘懷的童年美味。
五十年代——七十年代
五六十年代的物質非常匱乏,賣零食不是被擺在小雜貨店內售賣,往往是中年男子挑著一個小貨郎擔在學校門口擺攤,像無花果、糖癡豆、梅薑、豬油膏這些小零食都被擺在裏麵。每到放學時,小貨郎擔附近總會圍滿了學生,爭著擠著很是熱鬧。
爆米花
懷念指數:四顆星
爆肥仔米有兩種,有錢人家用玉米去爆,窮人家則用米。用來做爆肥仔米的“大炮筒”用鐵鑄成,又黑又重,中間為空心,炮筒口還有個很紮實的鐵蓋兒。爆肥仔米放進“炮筒”後,就得合緊蓋子,在下麵燒起旺火,同時不停翻轉,等燒到一定時間放入糖精,用麻布口袋把鐵筒罩住,然後輕輕用鐵簽將鐵蓋撩開,“砰”的一聲巨響,肥仔米就這樣被轟出來,落在麻袋裏。
現狀:爆米花依然存在著,是情侶們去電影院看電影時必不可少的零食之一。但是沒有了那驚天動地的爆炸聲,風味似乎已經不再了。
豬油膏
懷念指數:五顆星
物質匱乏的年代,豬油膏可以說是高價零食,5分錢可以吃一碗雲吞麵,小小的一塊豬油膏要賣到4分錢。以前的人缺乏油水,難得買一次豬油膏也舍不得一口吞進肚子,而是小口小口地舔,慢慢品嚐個中的滋味。
現狀:現在的人怕膽固醇過高,對豬油做的東西是“聞風喪膽”,能買到豬油膏的地方已經不多了。
無花果
懷念指數:三顆星
裝在小貨郎擔內被販賣的年代,一分錢一包的無花果是小朋友的最愛。市民周生說,小時候的無花果是用紙包著的,若是裏麵有獎券的話,就可以再免費多吃一包。小朋友都很機靈,學會拿著無花果在太陽底下照看看有沒有小紙條,往往一分錢可以吃很多包。
現狀:無花果在超市便利店中依然有售,味道也相差無幾,但是再買來吃也已經不是當年那股滋味了。
三黏糕
懷念指數:兩顆星
三黏糕是用楊桃做成的,切成長條狀,用鹽或者糖醃漬而成。酸味的三黏糕吃得人直眯眼,甜的比較黏手,小孩子吃完後臉上嘴巴上都沾滿了糖漿,“小花貓”的昵稱也由此而來。據說,這是那個年代中最常見的零食,賣相雖然不怎麼樣,但卻廣受大人小孩的喜愛。
現狀:現在的三黏糕比以前做得精致很多,但買來吃的人卻已經不多了。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
80後對童年的特殊情結,也許早已超過了童年本身,種種眷戀著童年的形式,其實無非是想回歸那時的心境。說起卜卜星、鹹酸、跳跳糖、麥提莎、金幣巧克力等一串小零食的名稱,令人勾起許多童年時的快樂片段。至於90後一代,吃的是麥當勞肯德基,喝的是可樂奶茶,就連零食也是進口的。於吃喝玩樂樣樣齊的他們而言,大概很難懂一分錢買一包零食所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