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查稅風波背後:高賦稅下的利益角逐
大言
作者:子健
近來,藝術圈發生的一切詭異的事件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一個核心——“查稅”。年初,藏界還在為藝術品關稅從12%降至6%而歡喜鼓舞,而突如其來的查稅讓藝術品進出口行業即刻陷入一片緊張的氛圍中。
在藝術品這個“萬億大市場”,稅卻一直都是個說不清、也不好說的話題。無論是一級市場的畫廊、藝術機構,還是二級市場的拍賣行;無論是藝術家,還是收藏家,合理避稅甚至是偷逃稅都長期、大量存在著,灰色地帶就更多了。
突然掀起的查稅風波,無論是秋後算賬還是槍打出頭鳥,恐將帶給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都是難以回避的一場震動。
一度逍遙自在的藝術品圈,突然陷入了一場令人緊張的查稅風波。
事情是從4月初藝術品圈知名ID“一杯生普洱”爆料而起的。“一杯生普洱”發文:4月6日,IFAS藝術運輸公司的高層被控製。該公司是上海當代藝術博覽會當年的指定運輸商,也是很多中國藏家購買藝術品的首選運輸公司。4月8日又傳來新的消息,北京諾亞藝術品運輸公司的負責人和部門經理被海關請去協助調查。而諾亞藝術品運輸公司是很多國內藏家在海外購買作品,特別是在拍賣上購買作品首選的運輸公司。
4月13日,原定出席安德魯-懷斯重要展覽的上海某著名藏家突然意外缺席,之後,坊間傳聞這位近年來在國內藝術品市場首屈一指的超級藏家突然被海關方麵請去約談,其可能麵臨的補繳稅款或高達4000萬元。佳士得和蘇富比的北京代表處也表示正在積極配合海關調查。
一時間,海關針對藝術品的查稅風潮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許多藝術機構、拍賣行、藝術品經紀人和藏家都人人自危。原因是他們收藏的作品都主要委托上麵談到的公司進口,而顯然在進口稅收上有很大的漏洞。
5月21日,媒體又爆出某大型金融機構藝術品負責人、藝術品經紀人伍勁因藝術品逃稅金額巨大傳被拘留的消息。並且據悉海關已經掌握了諾亞公司逾800個客戶名單,隨時可以進行排查。
海關為何會“突然”開始關注藝術品進口稅收問題呢,業內認為,中國藝術品進口規模連續大幅增長當然是大的背景,但最直接和主要原因還是今年年初開始下調藝術品進口關稅,降稅和嚴查往往都是在一起的。不久前,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2012年關稅實施方案的通知》,2012年起三類藝術品進口關稅稅率由12%降至6%(暫行一年)。但這一稅率調整被認為是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藝術品進口到中國,除需繳納關稅外,還需繳納17%的增值稅。以降價後的藝術品進口關稅最低6%計算,假設一件1萬美元的油畫運抵上海,運費為1000美元,保險費為100美元,進口關稅為4195.8元,應納增值稅額為1.26萬元。應納增值稅額與進口關稅之和高達1.68萬元,稅率高達23%,如果再計算營業稅或者其他滯納金等,稅率更是突破30%。
在我國,藝術品被列為進口商品的第21類,與奢侈品同屬一類。其中與我國簽訂優惠貿易協定的國家,藝術品原作的進口稅率為12%(現降為6%),複製品的稅率為14%,沒有與我國簽訂優惠貿易協定的國家,藝術品進口關稅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