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不懈的探索——科技之最(2)(2 / 3)

世界上最早的電燈泡

世界上最早的電燈是由美國科學家愛迪生,於1879年10月21日發明的。

在研製過程中,愛迪生仔細分析了當時的煤氣燈和弧光燈,他的主攻方向是尋找一種耐熱材料。由電流把它燒到白熱化程度而發出的熾熱的光,而又不至於斷裂或熔化。

愛迪生用碳化卡紙大大地改進了電燈的壽命,1880年除夕,有3000個美國人走在紐約街頭觀賞了這一發明。但成功並沒有讓愛迪生停步,第二年他製造出能連續亮上1200個小時的毛竹絲燈。到了1904年,奧地利人發明了比毛竹絲燈強3倍的鎢燈絲,鎢燈絲從1907年起一直沿用至今。

世界上第一隻轉基因公雞

1993年7月11日,英國愛丁堡的科學家通過遺傳工程技術培育出世界上第一隻轉基因公雞,這一科研成果為培育使生下的雞蛋裏含有極其貴重藥物成分的母雞創造了條件。

這隻代號為ly8—1的轉基因公雞,是英國農業與食品研究委員會羅斯林動物生理學與遺傳研究所的科學家培育出來的。他們采用基因重組技術把外源基因植入公雞體內,並讓這隻公雞同攜帶有同一個外源基因的幾隻轉基因母雞進行交配。這樣他們就獲得128枚雞蛋,ly8—1的轉基因公雞就是其中一枚雞蛋孵化出來的。

第一次成功的人工降雨

1930年,人們用人工降雨的方法來控製所需的降水量。首次人工降雨是荷蘭人拉爾特教授取得的,他將幹冰用飛機運載到2500米的高空,在飛行過程中投擲了近1/5噸的幹冰碎塊,在人類曆史上出現了第一次人工降雨。

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

1951年5月12日,美國政府報道,在太平洋中部進行的原子武器試驗使得氫彈的研製工作有了明顯進展。

1952年11月1日,美國在太平洋上的馬紹爾比基尼環礁上成功地試爆世界上第一枚氫彈,這枚氫彈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040萬噸tnt炸藥爆炸的能量。

最早的無線電通訊機

1820年,奧斯特發表了著名的奧斯特實驗,第一次揭示了電流能夠產生磁的物理現象。在此基礎上,法拉第於1831年發現了電磁感應定律。到了1873年,麥克斯韋提出電磁場理論,並描述了電磁波的一些基本性能。1888年,赫茲成功地在導線中激起了高頻振蕩,並在導線周圍測得了電磁場,從而用實驗結果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這一切都為無線電通信的發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895年5月7日,亞曆山大·斯捷潘諾維奇·波波夫在俄國物理化學會議上第一次公開表演了他所發明的稱之為“雷電指示器”的無線電接收機。第二年,在同一學會的會議上,他又表演了距離為250米的無線電通信。接著,意大利科學家馬可尼將無線電通信付諸於實用,並申請了專利權。

波波夫發明的這架最早的無線電通信機是利用火花放電來產生高頻電磁振蕩的,這種火花放電具有高頻振蕩特性,振蕩頻率是由天線和導線等的電感和電容量來決定的。

波波夫發明的火花式電報機是世界上最早的無線電通信機。盡管它存在不少缺點,不能在很寬的頻帶範圍內產生電磁振蕩,發送的信號也十分簡單,但是它卻開創了無線電技術的新時代,其意義是非常深遠的。這種電報機一直沿用到上個世紀20年代以前,直到采用電子管後才被取而代之。

世界上第一條短信

1992年,世界上第一條短信在英國沃達豐的網絡上通過電腦向手機發送成功,從而宣布手機短信誕生。至於中國的第一條短信誕生於何時何地已無從知曉,但據考證,中國的移動通信網絡早在1994年就具備了短信功能,隻是那時擁有手機的人根本不需要它罷了。

隨著手機的日益普及,從1998年開始,移動、聯通、電信公司先後大範圍地拓展短信業務:2000年,中國手機短信息量突破10億條;2001年,達到189億條;2004年,數字飛漲到900億條。於是短信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第五種傳播工具,“信生活”的提法也因此誕生。於是從1998年至今,不管你願意與否,短信已逐漸走人我們的生活,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我們的生活也因短信而改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