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不懈的探索——科技之最(3)(2 / 3)

最早發現電子的科學家

世界上最早發現電子的科學家是英國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物理教授湯姆生。在實驗中,湯姆生應用磁性彎曲技術,從測定陰極射線束的曲率半徑著手,證明不論放電管中是什麼氣體,不管陰極是由什麼材料做成的,其質荷比都相同,說明這種電荷的微粒是原子的一部分。他把這種帶負電的微粒子命名為“電子”。

湯姆生在發現電子以後,又於1904年提出了一種原子模型,認為原子是一個平均分布著正電荷的粒子,其中鑲嵌著許多電子,中和了正電荷,從而形成了中性原子。1906年,湯姆生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最先提出科學的原子論的人

英國化學家道爾頓最先提出了原子論,初步建立了物質構成的學說。

道爾頓在他的原子論中閘發了下麵一些觀點:首先,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原子這種微小粒子不可再分,也不能自行產生或消亡。它在一切化學變化中都可保持自身的獨特性質。其次,種類相同的原子,在質量和性質上完全相同;種類不同的原子,它們的;質量和性質不相同。他還認為,單質是由簡單原子構成的,化合物是由“複雜原子”組成的,而複雜原子也是由簡單原子組成的。另外,原子間化合時,呈簡單的數值比。

道爾頓的原子論較為準確地說明了化學變化的本質,同時初步指出了變化中量的問題。從而使化學知識在這一理論基礎上係統化起來。但是,用今天的眼光審視他的理論,也會發現其中存在許多缺點錯誤。例如,他簡單地認為“複雜原子”隻不過是簡單原子的機械結合,他武斷地下結論,認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等等。

第一個打開鈾原子核的科學家

第一個打開鈾原子核的科學家是意大利著名科學家恩裏科·費米,他1901年9月29出生於羅馬。費米從小才思過人。33歲那年,他開創了“β衰變”的定量理論,為現代基本粒子理論奠定了基礎。因此,榮獲了1938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擺脫了意大利法西斯的控製,到了美國,在芝加哥大學領導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反應堆的建設和試驗工作,致力於研究原子核裂變時的鏈式反應。

費米使用中子流轟擊鈾核,使鈾核放出一個電子而變成一種新元素。這種新元素能分裂成兩種元素的同位素,在分裂時能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時還可以放出2~3個新的中子,這些新的中子能導致其他鈾核的分裂,從而發生一連串的反應。

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總設計師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這在空間技術發展史上是劃時代的大事。可是誰曾想到,為此次飛行作出傑出貢獻的第一個總設計師,竟是一個被判處死刑的苦役犯,他的真名叫做科羅廖夫。

科羅廖夫是一個天生聰明而又勤奮好學的人,很早就顯露出超群的才幹。25歲時,就編寫出版了專著《火箭發動機》;26歲時,成功地參與設計了蘇聯研製的第一枚液體火箭;27歲那年,又寫出了另一本專著《火箭飛行》;他29歲時,和同事們一起成功地設計了前蘇聯第一代噴氣式飛機。

在太空中工作時間最長的人

1995年3月22日,宇航員波利亞科夫創造了一項新的世界紀錄——在“和平”號空間站上連續工作了437天17小時58分17秒。創下了人類曆史上宇宙飛行時間最長的紀錄。波利亞科夫繞地球飛行了7000多周,航程達2.9億千米,飛行最大高度(遠地點)400千米。

如果加上所有的飛行時間,波利亞科夫在太空上的總天數達到了678天16小時58分6秒,共繞地球飛行了10864圈,這又是一項絕對世界紀錄。值得一提的是,波利亞科夫的第一次太空飛行就相當引人注目:1988年4月27日,他乘“聯盟”6號宇宙飛船(連接到:飛行器庫—載人飛船—聯盟號)上天,在“和平”號空間站上工作了24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