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衝破阻礙的桎梏——醫學之最(3 / 3)

多利於1997年首次公開亮相,震動整個世界,美國《科學》雜誌把多利的誕生評為當年世界十大科技進步的第一項。這項研究不僅對胚胎學、發育遺傳學、醫學有重大意義,而且也有巨大的經濟潛力。

克隆技術可以用於器官移植,造福人類;也可以通過這頂技術改良物種,給畜牧業帶來好處。克隆技術若與轉基因技術相結合,可大批量“複製”含有可產生藥物原料的轉基因動物,從而使克隆技術更好地為人類服務。目前,世界第一批無性繁殖的轉基因羊也在英國誕生。

最早應用於人類的腎移植

腎移植就是將健康者的腎髒移植給有腎髒病變並喪失腎髒功能的患者。開刀是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一項有效手段,腎移植因其供腎來源不同分為自體腎移植,同種腎切除移植,和異種腎移植。習慣上把同種腎移植簡稱為“自體”腎移植,兩種腎移植則冠以“自體”或“異種”。

1947年,美國醫生hume將腎移植於病人手臂血管上獲得了短期有功能存活,使得這位急性腎衰病人得以生存。

1954年,在美國波士頓的布裏格姆醫院,約瑟夫·默裏(josephmurry)醫生做了世界第一例純合雙生子間的腎移植手術,獲得成功,開辟了器官移植的新紀元,也為其他器官(如肝、胰和心髒等)的移植鋪平了道路。

第一例成功的角膜移植手術

角膜移植就是用正常的眼角膜替換患者現有病變的角膜,使患眼複明或控製角膜病變,達到增進視力或治療某些角膜疾患的眼科治療方法。

第一例成功的角膜移植是薩米埃爾·比格在拿破侖戰爭之後做的。他當時被關押在埃及的監獄裏,但他設法為一隻寵物瞪羚移植了角膜。比格成功的消息傳播開來,其他人試圖用玻璃片或者用取自動物的角膜來代替損壞的角膜,但都沒有成功。後來,一位在奧爾米茨的摩拉維亞鎮工作的德國外科醫生愛德華·澤爾,在1906年設法將一個人的角膜移植到另一個人的眼睛上,其他的外科醫生也試圖模仿澤爾的成功做法,但大都失敗了。第二次世紀大戰之後,細針和細絲線的出現使外科醫生能夠更精確地縫合移植的角膜。今天,激光使這種手術更加容易。

最早發現病菌的人

最早發現病菌的人是路易斯·巴斯德(1822—1895),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他研究了微生物的類型、習性、營養、繁殖、作用等,奠定了工業微生物學和醫學微生物學的基礎,並開創了微生物生理學。循此前進,在戰勝狂犬病、雞霍亂、炭疽病、蠶病等方麵都取得了成果。英國醫生李斯特並據此解決了創口感染問題。從此,整個醫學邁進了細菌學時代,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人們的壽命因此而在一個世紀裏延長了30年之久。

第一個發現癌病毒的人

弗朗西斯·佩頓·勞斯,1879年10月5日出生於美國,是紐約市洛克菲勒研究所的內科醫生和病毒學家。1909年在洛克菲勒研究所工作。1966年因發現勞斯腫瘤病毒,被授予諾貝生理學醫學獎,這種病毒至今仍是癌研究中的重要實驗材料。1970年逝世。

第一個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人

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最高醫學獎金的是德國微生物學家貝靈,其主要成果是發明了白喉抗毒素。

1878年,貝靈畢業於柏林威廉皇家學院醫科,在做過一段時間的軍醫後,於1889年來到郭霍傳染病研究所工作,郭霍交給貝靈研究的課題是探索治療白喉的藥物。1895年,貝靈到馬爾堡建立白喉抗毒素研究所。由於臨床上對白喉抗毒素的需要量很大,貝靈後來就改用牛免疫血清,最後又改用馬免疫血清。

由於貝靈發明白喉抗毒素的傑出成就,使得世界上不少兒童免除白喉的威脅。因此,他在1901年獲得了首屆諾貝爾醫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