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點燃頭腦創新的火把(1)(2 / 3)

在凱默勒,彭尼麵對著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這個城鎮主要是由一家礦業公司控製著,它所開設的商店實際在該地居壟斷地位,因為那裏的大多數業務是以賒銷或以公司發給代價券方式成交的。彭尼商店既不提供任何賒銷業務,也不能接受各種代價券。它所能提供的隻是質量上乘的商品,使顧客願意掏出現金,將東西買回家去。彭尼商店也不作任何新奇的裝修,所有的商品都隻是放在櫃台上,讓顧客看得見,摸得著,而且不論顧客購買多少,商品單價保持不變,彭尼商店還實行了退貨服務:如果顧客對買的東西不滿意,他們完全可以將它退回,並如數取回貨款。

彭尼並不滿足於隻開一家店。隨著凱默勒那家商店的日益興隆,他考慮再開設一些商店。1905年,他已擁有兩家商店,總銷售額接近10萬美元。1910年,彭尼將公司的名字由“黃金準則”改為J·C·彭尼公司。這時,他的連鎖商店已發展到擁有26家零售店,分布在西部的6個州。他保留了在凱默勒行之有效的策略,努力給他的顧客貨真價實的商品——這通常是指盡可能低的價格。

2創新是人生成功的靈魂

創新,作為最有革命性的資本,將給人們帶來無盡的財富,將是人生走向成功的精神導師。

J·C·彭尼公司的經曆證明了創新必勝,保守必敗這個深刻而淺顯的道理。J·C·彭民公司曾經成功過,但後來卻不管是否已經過時,始終死抱住那老一套的企業成功經驗。那時,消費大眾已日益要求獲得消費者信貸,並希望最好能在一家商店買齊所需商品,而不必跑了這家又那家,同時人口的遷移也在趨向大城市及其人近郊。但是,在這種新形勢下,由於某些原因,彭尼公司並沒有跳出那基本上是在鄉村小鎮裏實行的付現自運賣的老框框,使得自身無法繼續擴展,隻得在順應潮流的競爭對手的合圍中苦苦掙紮。最後,是一位主管職員的一份批評性的備忘錄——他因越級上報而冒著砸飯碗的風險——才使得公司終於如夢方醒,認識到迫切需要對40年來一貫堅持的經營路線和方針進行深刻反省。

還有一個發生在日本的例子。

有一天,鴻池與他的傭人發生摩擦。傭人一氣之下將火爐中的灰拋入濁酒桶裏(川德末期日本酒都是混濁的,還沒有今天市麵上所賣的清酒),然後慌張地逃跑。

第二天,鴻池查看酒時,驚訝不已地發現,桶底有一層沉澱物,上麵的酒竟異常清澈。嚐一口,味道相當不錯,真是不可思議!後來他經過不懈的研究,認識到石灰有過濾濁酒的作用。

經過十幾年的鑽研,鴻池製成了清酒,這是他成為大富翁的開端,而鴻池的傭人永遠不能知道:是他給了鴻池致富的機會。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隻要你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就會發現身邊的機會很多。

住在紐約郊外的紮克,是一個碌碌無為的公務員,他唯一的嗜好便是滑冰,別無其他。

紐約的近郊,冬天到處會結冰。冬天一到,他一有空就到那裏滑冰自娛,然而夏天就沒有辦法到室內冰場去滑個痛快。

去室內冰場是需要錢的,一個紐約公務員收入有限,不便常去,但呆在家裏也不是辦法,深感日子難受。

有一天,他百無聊賴時,一個靈感湧上來:“鞋子底麵安裝輪子,就可以代替冰鞋了。普通的路就可以當作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