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男子也好,女子也好,自己愛的人高超出眾的地方,便是我們快樂的源泉。
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是叱吒英國政壇的“鐵娘子”,她的政壇功績卓著令世人矚目。而作為一個女人,她又是一個讓丈夫兒女讚譽的賢妻良母。她與其夫丹尼斯的愛情生活一直美滿、和諧、幸福,同樣為世人所矚目。從最初一個小鎮雜貨店店主的女兒到後來的叱吒風雲的女強人,她在丈夫心中始終占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二人一直是相敬如賓、恩愛和諧。可以說,這一切都與瑪格麗特——後來的撒切爾夫人對愛情的成功策劃分不開的。
其成功之處首先在於瑪格麗特的愛情目標明確:瑪格麗特在24歲那年當選為達德福特區的保守黨候選人,在當時講究門第觀念的英國,一個小鎮市民的女兒成為保守黨候選人是非常罕見的。而一心從政的瑪格麗特要想在政壇上繼續發展,必然要借助於他人的經濟實力;而丹尼斯無疑是最佳人選:他具有堅厚的經濟實力,生活富綽,這是投身政治必不可少的條件。
其次在於其自身定位明確:撒切爾夫人在社會中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盡管她視從政為自己唯一的奮鬥目標,但作為一個女人,她深知自己在家庭中應該扮演一個什麼角色:她是丹尼斯的妻子,孩子們的母親;基於對自己明確的定位,撒切爾夫人在政治活動之餘從來沒有停止過做家庭主婦。生活中的撒切爾夫人是充滿柔情的賢妻良母,仍然保持著女人味。她注重自己的儀態美,時時處處不忘展示自己的女性魅力。
正是由於愛情策劃中對自身位置的準確把握,撒切爾夫人才贏來了丹尼斯始終不渝的愛。
此外撒切爾夫人對其夫丹尼斯的心理分析也是比較準確的:她知道丹尼斯個性很強,又極富自豪感,因此,在自己的政治決策中,撒切爾夫人總是虛心聽取丹尼斯的意見和建議。因此,二人既是生活上的好夫妻,又是事業上的好夥伴。看來,妥善經營愛情也是撒切爾夫人的法寶之一啊!
由此可見在愛情策劃中進行合理的自身定位和目標對象群的定位是愛情成功的前提;而對你的愛情進行妥善經營,小心嗬護才能保持愛情的恒久。
一心從政的瑪格麗特非常喜愛高高個頭、體格健壯的丹尼斯。他寬寬的額頭下,臥著一副深色寬邊眼鏡,裏麵透著聰慧睿智。他年長瑪格麗特10歲,成熟而又體貼人。
瑪格麗特和丹尼斯的婚姻並不一帆風順,瑪格麗特的父母都是虔誠的衛理公會教徒,該教的教義堅決反對離婚,而丹尼斯在1946年跟前妻離婚。丹尼斯的母親無論如何也想不通,出身上層社會的兒子為什麼要娶一個小鎮雜貨店店主的女兒為妻。他們是雙雙衝破了禮教的束縛與門第的限製,才一同走進韋斯利教堂的。
撒切爾夫人是幸運的,她說過她幹的許多事情是憑直覺。她的直覺使她認定丹尼斯是她最合適的伴侶。
無論婚前還是婚後,丹尼斯在自己企業經營與管理的領域裏一直是一個成功者。有道是: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站立著一個偉大的女人。而丹尼斯這個成功的男人卻站在一個偉大女人的背後。盡管他的成功在這個偉大女人的功績麵前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撒切爾夫人是一個政治動物,她視從政為自己唯一的奮鬥目標。丹尼斯則與之相反。他不想參加政治,不喜歡同政治家打交道。除了企業,他最感興趣的莫過於打高爾夫球。這兩個生活性趣各異,事業目標極不相同的人竟選擇對方做伴侶。從結婚的那天起,他們就明白,兩個人的結合應首先是精神上的結合,應把各自的事業放在首位,彼此間的理解、支持、配合是維係家庭的紐帶。隨著撒切爾夫人政治上的日益成功,丹尼斯不得不逐步後退,以致作為配角,為妻子的衝鋒陷陣鳴鑼開道。
撒切爾夫人當年的選擇是正確的,丹尼斯的確具有她所需要的一切。他不僅是一個細致周到的“內助”,一個隨時可取用的“金庫”,他還是她的“高參”和主心骨。在許多時候,撒切爾夫人的信心都來自丹尼斯的判斷和建議。他們既是生活中的好夫妻,又是事業上的好朋友。丹尼斯雖然個性很強,又極富自豪感,但當他看到妻子承擔著政黨的責任和國家民族的重任時,便樂於放棄男子漢的自尊心,竭盡全力地支持她。國務活動中,撒切爾夫人有的關鍵性的重大決定就出自丹尼斯的建議。撒切爾夫人也總能虛心聽取丈夫的意見和建議。因為,事實多次證明,丹尼斯的建議往往是冷靜和正確的。最為突出的是,1990年11月,麵對保守黨內部激烈的分歧,撒切爾夫人審時度勢,大處著眼,為維護黨的團結,以大局為重,毅然辭去首相職務。此舉就是采納了丹尼斯的建議。果然,她的這一行動不僅鞏固了保守黨的地位,而且贏得了世人的同情與讚歎。
丹尼斯的可貴之處還在於他全力支持幫助撒切爾夫人,但絕不越俎代庖,而是甘於躲在妻子的背後,做一個“總躲在最暗處的丈夫”。他經常說:“我的任務就是不突出自己。”的確,在他必須出席的場合,他總是呆在角落裏躲清閑,或是幫助夫人做些雜事,絕少高談闊論,引人注目。他還竭力躲避記者。撒切爾夫人政壇稱雄後,他決定:我打算就這樣生活下去,避開圍著我妻子的閃光燈。他樂得遠離政壇,遠離人們的包圍。他熱衷體育運動,更願意和高爾夫球友賽它一場後,暢暢快快地喝上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