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父史和公石師聽了密須奮的勸解,對視著會意地說:“要不是密須奮這番道理講得好,我們還會單槍匹馬受更多的挫折!這是何苦呢!”於是,兩人言歸於好,重新在一起合作共事。
要想獲得事業上的成功,主要有兩個關鍵。首先,在工作中,同事之間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其次,在工作中,我們要講求配合。
俗話說:孤掌難鳴、獨木不成舟。一個涉入社會生活的人,必須尋求他人的幫助,借他人之力,方便自己。一個沒有多少能耐的人必須這樣。一個有能耐的人也必須這樣。就算我們渾身都是鋼,也打不了幾個鉚釘。何況我們大多爛泥一團,沒有多少真材料。不過,“他人”隻是一個泛泛的概念,有些不著邊際,而且這些“他人”大多都是你的陌路人,不太熟悉的人,關係很一般的人,他們大多都不能實際、具體地幫助我們。“他人”中隻有一種人能夠實際地、具體地幫助我們,那就是朋友。這些貼近我們的親朋好友,總是給我們各種各樣的幫助。當我們遇有危難緊急,總是他們幫我們排憂解難,渡過危急。或者當我們吉星高照時,也是他們為我們抬轎唱喏。朋友,是一個特定的圈子。圈子雖小,作用卻難以估測。
一個人,無論在工作、事業、愛情和消閑哪方麵,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幫助。朋友就是如此。因為各人的能力和局限,以及人際關係所不同,而必須相互幫助。借朋友之力,正是一個人高明的地方。在自然界,也是這樣,動物們相互幫助,以有利於捕獵、取暖和生殖。獸王更是利用了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在這種關係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秩序和習慣,以享受最大的優越:可以吃得最多最好,可以占有最美的雌性和最年輕的雌性等。而耍單的動物,被淘汰者居多,無論其多麼凶猛強悍,如老虎、獅子、獨狼等。群居動物(相互利用了對方的長處和力量,哪怕是極微弱的力量)則容易繁衍和生存,如螞蟻、蜜蜂、家雞等。
一個人在社會中,如果沒有朋友,沒有他人的幫助,他的境況會十分糟糕。普通人如此,一個成就大事業的人更是如此。如果失去了他人的幫助,不能利用他人之力,任何事業都無從談起。
黃巾亂世之中,劉關張邂逅相逢,桃園結義,成就了千古美名,也奠定了西蜀王朝的根基。以後三分天下,西蜀稱帝。劉備始為皇帝,關張也成開國元勳,西蜀重臣。回頭看看,劉關張結義之時,三人均是下層草民。劉備雖是漢室皇親,卻落得流浪街市,販席為生。張飛隻是一個屠夫,粗人。關羽殺人在逃,無處立身。三人結義後,彼此借重,相得益彰。董卓之亂時,呂布稱梟雄。劉關張大戰呂布,卻隻打成平手,可見呂布何等英雄。但呂布匹夫無助,枉自豪勇,最終被曹操所殺。而劉關張卻在三國中彼此相仗,日益得勢,最終立國樹勳。這是借朋友之力的一個典型例子。
不僅帝王將相需要借他人之力(帝輦雖高,卻須將帥墊托),就是平民百姓也離不開個三朋四友。這樣,平時有個三長兩短,緊急偶然,也有幾個說話、幫襯的,遇事方能應付。
抬頭的智慧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好漢也離不開幫手,籬笆要站穩,離不開幾個樁。這都是在講利用他人之長,借用他人之力。
借助別人的力量成就自己的事業
透過“三國爭霸”的曆史,曹操失道寡助,劉備得道多助,30多歲的年輕人完全可以窺出這樣一條真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強者,就算“天時”“地利”占盡,沒有“人和”仍然可能功虧一簣;弱者,哪怕隻具“人和”,仍然有一爭的機會。
這對我們當下的現實生活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你可能擁有“天時”,你運氣很好,機會總是光顧你;你可能占據地利,你做的行業是當下最流行最火爆的行業;但是我要說的是這些都不如“人和”,唯有“人和”是成事的最得力助手。當你擁有了無數的得心應手的朋友,即便開始你貌不驚人、一文不值,你仍然可以鯉魚跳龍門、飛上枝頭變鳳凰。
有一句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這便是“人和”的積極意義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寫照。
縱觀芸芸眾生,總會有那麼一些人自以為實力強盛,便以為憑借個人的能力,完全可以搞定一切。殊不知這種心態是最不可取的,這根本就是不自量力,因為做生意不是單打獨鬥,任何事都不可能僅僅靠自己就能做成。
社會化大分工的時代,本來就蘊含了合作才能共贏的本意。人是社會的動物,唯有融入社會,依靠社會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作為商人也必須依靠眾多的朋友才能做得成生意,從而盈利,成為富翁。
千萬不要輕信“單打獨鬥”的力量,這種心態隻會害人害己。一個人之於社會隻如滴水之於大海,實在微不足道。一個人終其一生,頂多在一兩個領域頗有建樹,大多數領域對他來說,都是未知,都是零,要想做成更多的事,做成更大的事,隻有依靠群體,依靠眾多人的合力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