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下篇 30歲後,昂然地抬起頭,無所畏懼地拚搏(26)(1 / 3)

那些成功的人從來不認為自己的成功是“單打獨鬥”出來的。比爾·蓋茨曾說: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有更多的成功人士在為我工作。牛頓也承認其之所以看得比別人遠,是因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裏的“巨人”指的便是他的朋友,他的人脈。

一個人的成功,其背後一定有一個團隊在支持他。關注娛樂圈的人都知道,每一個當紅明星其背後往往都有一個實力雄厚的大公司支持。電影明星離不開製作群,也離不開攝影組和眾多演員的合作。歌星也不是張張嘴就聲名鵲起了,他得有作詞、作曲的人,得有人為他出唱片,有人為他炒作為他宣傳,這樣他才會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當下是一個合作的時代,沒有合作,成功無從談起。

張瑞敏領導下的海爾一向是國人的驕傲,可是,海爾也是憑借團結的力量才走到今天的。海爾的每一單生意,沒有合作都無法進行。比如有一次,某德國的經銷商要求海爾務必在兩天之內將貨物送到,否則他們就取消訂單。海爾人當然知道這兩天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在德國經銷商打來電話的當天,他們就必須將貨物裝船。這簡直是無法實現的。

然而,此刻海爾迸發出了強大的力量,他們分工合作、齊頭並進,聯係船期的聯係船期、調貨的調貨、報關的報關,全部都投入到這場“戰鬥”中。當天下午五點半,當德國經銷商收到了海爾發貨的消息後。非常震驚,繼而由衷地表示感激。

正是這種合作的強大力量,最大程度地調動起員工的積極性。海爾在奉獻出最好的產品和服務的同時,也贏得了最大的榮譽和效益。

一個成功的人或是一家成功的公司,必然是將合作實施的天衣無縫,海爾公司便是最好的說明。成功者尚且如此,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更應該將合作進行到底,這樣才能增加成功的幾率。

或許有人對此不屑一顧,認為自己不需要合作。他們的理由是自己的生活圈子簡單,並不像某些大老板和領導那樣忙碌,所以不需要複雜的人脈與多方麵的合作。這樣的想法無疑是錯誤的,因為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合作已經無處不在,它甚至滲透到了你每天的日常生活中。

告別單打獨鬥,積極培養與人合作的能力,努力創造雙贏的機會,成功才不會拒你於千裏之外。

合作雙贏,隻有合作,每一個人才能將自己的才華最大化地施展。

抬頭的智慧

在社會發展的今天,誰不善於與他人進行有效的合作,誰就會被經濟大潮的巨浪所打翻。故智者的合作方式,使他能永立潮頭,作時代的弄潮兒,而愚者的單打獨鬥的方式,隻能使他做潮水中的蝦兵蟹將,永遠也不能成為翻江蛟龍。

幫人幫己,人生處處都有機會

香港億萬富翁陳玉書,是公認的世界景泰藍大王,其創業經曆有著傳奇的色彩,可以說他成為富翁的第一步,是得益於一件偶然的小事。

20世紀70年代初,由於政治上的原因,陳玉書離開了任教的北京某中學,身上隻有50元錢,攜妻遠赴香港寄身嶽父“籬下”,做地盤工人。

一天,辛勞了一個星期的陳玉書到維多利亞公園遊玩,看見一位婦女將孩子抱上秋千,因為體弱無力,幾次都無法將秋千蕩起來。見此情景,陳玉書走上前去,加力推了一把,秋千立刻大幅度地蕩起來,孩子被蕩得高高的。母子倆高興得眉飛色舞。在交談中陳玉書得知這位太太是印尼華裔,其夫在印尼駐香港領事館工作。

真是無巧不成書,在公園與那太太相遇的第五天,陳玉書遇見了另一位印尼華僑。陳玉書在與這位印尼華僑的敘談中,無意中得知他遇到了一大困難:由於領事館的商業簽證問題遇到麻煩,一批準備運往印尼的貨物遲遲不能起運,時間一天天耽誤,令其十分焦急、苦惱。

陳玉書聽完訴說,突然靈機一動,腦海裏顯現出公園裏認識的那位太太,便毛遂自薦地表示願意走一趟,看看能否幫上忙。

最終,陳玉書接過文件,帶上禮物,來到那位太太的家。這位太太也看在那一臂之力的份上,將陳玉書引見給她丈夫,這位領事館的官員了解個中原委後,沒讓陳玉書多費口舌,補了一些手續,便把商業簽證辦了。

朋友得知這個意外的喜訊,興奮得不得了,當即給陳玉書5萬塊錢,充當謝禮。這5萬元的酬金,相當於陳玉書當時工資的10年之和。得到這筆錢後,陳玉書把它當做資本,涉足商場。商海搏擊10多年來,他穩紮穩打,形成特色,成為擁有14億資產的世界景泰藍大王。

人生處處有機會,機會常和關係形影不離。陳玉書獲得成功得益於最初的一臂之力這樁事,至少留下這樣的啟示:一切關係,都從零開始,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當我們成功的時候,這裏麵凝聚了我們的心血,所以我們並不必對別人客氣。對別人說我們是“暴發戶”的嘲諷,更不必理睬。

不過,我們應該自知:我們不是憑單獨一己之力賺到錢的,持有憑一己之力便能賺大錢的想法,那是夜郎自大。

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能賺大錢的人往往最知道如何借助別人的力量。當他遇到困難,非自己能解決時,就知道如何獲得別人的援助,他自己決不做過於繁重的工作。知道分工合作,他隻做那些別人不會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