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下篇 30歲後,昂然地抬起頭,無所畏懼地拚搏(28)(3 / 3)

所以,不要去理會那些批評者,勇敢地去追求財富吧、創造財富吧。請永遠記住: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你也幫助了周圍的人;在賺錢的過程中,你也為別人提供了有價值的服務;在你花錢時,你給別人提供了工作機會。因此,不要為賺錢或花錢而感到害羞。

抬頭的智慧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是永遠充滿生命力的真理。有些人恥於言利,而成功人士都會說:做人就要勇於言利,因為有些人太需要金錢壓力的刺激,隻有金錢才能改變渾渾噩噩的生活。

善於理財,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理財靠的是技巧,平時不刻苦學習、不努力充實自己腦袋的人,日後是很難合理理財的。有句老話:“腦袋有多空,衣袋就有多空。”一般而言,想掌握理財的技巧,就得在如下幾個方麵磨礪自己。

1.紙上談兵的技巧

所謂紙上談兵的技巧,就是把你所想到的收支情況記錄在紙上,這方便我們隨時翻閱以前的收支資料,快速做出抉擇。亞諾·班尼特50年前到倫敦,立誌做一名小說家,當時他很窮,生活壓力大,他便把每一便士的消費過程都記錄下來,然後才上床睡覺。直到他成為世界聞名的作家、富翁,擁有一艘私人遊艇之後,他仍然保持著這個習慣。

一千個人當中,隻能找到一個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錢是怎麼花出去的,所以,不要過分相信你的大腦。史塔普裏頓夫人發現,通常,當人們花費幾小時的時間把花費的事實和數字忠實地記錄在紙上後,他們會大叫:“我的錢就是這樣花掉的?”他們真是不敢相信。

2.聰明的花錢技巧

聰明地花錢,就是學習如何使你的金錢得到最高的價值。所有大公司都設有專門的采購人員,他們其他什麼事也不做,隻是設法替公司買到最合適的東西,但這已經足夠了。身為個人產業的男、女主人,你也可以學著聰明地花錢,隻是這需要經驗的積累。

3.小生意賺大錢的技巧

做生意,誰不想貨通四海,財達三江?誰不想一下子就成為百萬富翁、億萬富翁?但理想是理想,現實是現實。大家都想做大生意,賺大錢,但有些大生意卻是從小生意開始做起的。做生意,講究的就是“勿以其小而不為”。做生意的目的是賺錢,隻要有錢賺,不必分多和少。俗話說:“積少成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世界上的許多富商巨賈,大多是從小商小販做起來的。美國的億萬富翁沃爾頓,就是很好的例子,因為他是經營零售業起家的;鼎鼎有名的麥克唐納公司,是經營小小的漢堡包發財的;世界華人首富李嘉誠,開始的時候也是做小小的塑料花生意。而現在,他們一個個都成為了令人羨慕的對象和追求的奮鬥目標。

4.冷靜對待收入的技巧

因為收入的增加而頭痛,也許是每個人都想得的病,這一點很自然。我們都希望獲得更高的生活享受。但收入的增加,有時也有麻煩。

家庭預算專家史塔普裏頓夫人最怕的就是被請去為年薪50000美元的家庭擬訂預算。因為前些年,每年收入50000美元,似乎是大多數美國家庭的目標。他們可能經過多年的艱苦奮鬥才達到這一標準。當收入達到每年50000美元時,他們認為已經“成功”了,於是。他們開始大肆“擴張”。他們不斷地添置新的東西,比如在郊區買棟房子,買部新款的車子,買許多新家具,以及許多新的名牌時裝——等到發覺時,他們已進入赤字階段了。收入達到每年50000美元的他們實際上比以前更不快樂,因為他們的消費比收入增長得還快。所以,處理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冷靜對待,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收入。

5.培養家人理財的技巧

威斯頓·吐特是一個懂得理財之道的好媽媽。在她的小女兒很小的時候,她就教導她養成對金錢的責任感。她從銀行裏取得一本特別的儲金簿,交給她九歲的女兒。每當小女兒得到每周的零用錢時,就將零用錢“存進”那本儲金簿中,母親就擔任著銀行的角色。此後,每當女兒需使用一毛錢或一分錢時,就從賬簿中“提出”現金,把餘款結存詳細地記錄下來。這位小女孩不僅從其中得到很多的樂趣,而且也學會了如何處理金錢的責任感。

抬頭的智慧

九歲就會管理自己財富的孩子,長大後一定不會太差。注意培養家人理財的技巧,對製訂家庭支出預算是十分重要。如果家庭的每一個成員對於理財都有一定的了解,他們將更容易溝通,製訂的方案也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