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左手經濟學“聖經”,右手倫理學“法典”(2 / 2)

在這本書中,亞當?斯密大力倡導市場經濟,強調了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對經濟的調控作用,解釋了利己主義和競爭是如何促進經濟增長的,並批判了重商主義與重農主義對社會發展的阻礙。此外,他還分析了促進國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因,以及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影響。

亞當?斯密的經濟思想體係結構嚴密,論證有力,揭示了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在當前金融風暴的時代背景下,無疑對我們認識、理解,進而應對、利用金融危機,具有極大的指導作用。除此之外,作為一部指引英國成為日不落大帝國的經典著作,對於處在迅速上升時期的中國,也具有普遍的借鑒意義。

長期以來,關於《道德情操論》和《國富論》的關係一直未被正確理解,存在著所謂的“亞當?斯密問題”,即認為兩部著作對比懸殊、相互矛盾,前者把同情作為社會行為的基礎,而後者則把“利己”作為經濟發展的前提。

事實上,雖然這兩部著作在論述的語氣、論及範圍的寬窄、細目的製定和著重點上有所不同,但對利己行為動機的論述,在本質上卻是一致的。在《道德情操論》中,亞當?斯密把“同情”作為判斷核心,但行為的動機則完全是另一回事。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裏德曼曾說過:“不讀《國富論》不知道應該怎樣才叫‘利己’,讀了《道德情操論》才知道‘利他’才是問心無愧的‘利己’。” 

《道德情操論》和《國富論》不僅是亞當?斯密進行交替創作、修訂再版的兩部著作,而且是其整個寫作計劃和學術思想體係的兩個有機組成部分。前者闡述的主要是倫理道德問題,後者闡述的主要是經濟發展問題,以現在的觀點看來,這是兩門不同的學科,但按照當時蘇格蘭大學中的學科分類法,以及在亞當?斯密的學術思想體係中,它們屬於“道德哲學”這一門學科。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所建立的經濟理論體係,就是以他在《道德情操論》的論述為前提的。

時下,很多人期望通過閱讀像《國富論》、《道德情操論》這樣經典的著作,理順自己的人生思路,進而擺脫自己所處的困境,但是走進書店看到厚厚的鴻篇巨製,不禁皺起了眉頭——讀不懂啊。本書編譯的目的就在於,將亞當?斯密的兩部經典名著通俗化、簡練化,從而讓更多的人能夠將其讀懂、理解,進而應用,同時,還對這兩部著作進行係統性優化,從而全麵展示亞當?斯密的思想精華。

在本書編譯過程中,郭大力、謝祖鈞的《國富論》譯本及韓巍、蔣自強的《道德情操論》譯本給了我們很大啟發,在此向四位前輩表示感謝。

另外,由於《道德情操論》原著的第七卷有太多冷僻的典故和煩瑣的論證,編譯者未敢妄加揣測,同時考慮到不會影響作者的整體思想,故將其略去,還望廣大讀者能夠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