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記憶的秘訣(3)(2 / 2)

現在,請你用手遮住上麵的這個句子,然後回答下麵這些問題:上麵所說的第三項要點是什麼?第五點呢?第四點?第一點?

這個方法是否很有效?毫無疑問。你既然想增進你的記憶力,趕快采用它。

任何成群的念頭都可以運用這種方式串聯,並且,用以串聯的句子越是荒謬,越是容易記憶。

假如出現這樣一種情況:雖然一位演說者事前已做過周全的準備和預防,但他在向教堂的一群教友發表演說中途,突然發現自己腦中一片空白——突然發現他自己完全靜止,茫然地望著他的聽眾,無法繼續說下去——這是非常可怕的一種情況。他的自尊心不容許他在混亂和失敗中坐下來。他覺得自己可能還可以想出他所要說的下一點,或是想出更多的要點,隻要給他10秒或15秒;可是,即使他隻在聽眾麵前慌慌張張地沉默上15秒鍾,那已經是很嚴重的事了。應該怎麼辦呢?

有位美國著名的參議員便真的遇到了這種情況,他是如何處理的呢?對我們是否有借鑒之處。他立刻問他的聽眾,他說話的聲音夠不夠大,最後幾排的聽眾是否能聽得見他的聲音。他早就知道自己的聲音足以令後排的聽眾聽見。因此他不是在征求意見,而是在爭取時間。在那短暫的停頓時刻內,他馬上想起了要說的話,然後繼續說下去。

在這種心神意亂的情況下,最好的挽救方法或許就是這一種:利用你最後一段談話的最後那個字,或是最後那個句子或是最後的那個主題,作為新段落或新句子的開頭。這將形成一條永無盡頭的鎖鏈,就如同英國桂冠詩人丹尼森筆下的小溪永遠流個不停一樣。

讓我們來看看這個法子怎樣運用。我們不妨想象,有一位演說者正在談論“事業成就”的問題,他在說完下麵這段話之後,就發現自己腦中突然一無所有,一片空白。他說:“一般的職員之所以無法獲得升遷,主要是因為,他對他的工作沒有真正的興趣,沒有表現出進取的精神。”

他可能不知道自己下麵該說什麼了,或將如何結束這個句子,因此不妨以“進取的精神”來作為下麵演說的開頭因為不管怎麼樣,起個頭。即使表現得非常差勁,也總比承認失敗要好得多。

這是不是個很智慧的做法?但在保持續續下去的同時,演說者應該努力去思索他原來演說中的下一要點,想出他原來打算要說的話。

這種沒有終止的連鎖性思考方法,假如延續下去,可 以拖得很長,而可能使演說者和聽眾們討論起梅子布丁和金絲雀的價格。不過,對於因為遺忘而暫時失去控製的受傷的頭腦來說,這的確是最佳的急救方法;它因此挽救了許多次垂死待斃的演說。

雖然我在前麵重點論述了提高記憶力的三個法則——獲得生動印象、不斷重複以及把我們所獲得的事實聯想在一起,但我們無法增強對所有事情記憶力,就如詹姆斯所指出的,“一般性或基本性的記憶力是無法予以增強的;我們隻能加強對特別聯想事項的記憶力”。

例如,每天記憶一段莎士比亞的名句,也許能把我們對文學名句的記憶力增加到某種驚人的程度。每一個名句在進入我們的腦中之後,將會發現那兒有很多朋友可以彼此結合在一起。但是,把從哈姆雷特到羅密歐的所有莎士比亞作品全部背下來,並不一定能夠協助我們記憶棉花市場或煉鐵過程這類事實。

我們再來重複一遍:假如我們配合使用本章中所討論的這些原則,將可改善我們記憶任何事物的“方法”和“效率”。但是,假使我們不運用這些原則,那麼,就算記住了有關棒球的1000萬項事實,對於我們怎樣記憶股票市場上的數據卻連一絲一毫的幫助也沒有。這種不相關的資料是不能聯想在一起的。

請記住:記憶力基本上是一項依靠聯想的工作;而且,我們的頭腦基本是一部聯想的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