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演準備得有點眉目時,是不是該演習一下呢?那是必須的。
傑出的曆史學家艾蘭·尼文斯也對作家做過類似的忠告:“找一個對你的題材感興趣的朋友,詳盡地把你的心得說出來。這種方式,可以幫你發現你可能遺漏的見解、事先無法預料的爭論,以及找到最適合講述這個故事的形式。”
那麼,題材選好後,按照計劃加以整理,並在朋友麵前“說出來”,進行演習,這樣是否說明準備很完善了呢?不是的。除了這些,你還要讓自己相信你的題材深具價值,你還必須具備那曾激勵過曆史上偉人們的態度,那就是——堅信自己的信念。怎樣可以使講演的內容煽起信服之火呢?詳細研究題材,抓住其更深層次的意義,並自問,你的演說將怎樣幫助聽眾,使他們聽過之後成為更好的人?
為了增強自信,你要避免去想可能會使你不安的反麵刺激。舉例來說,設想自己會犯文法錯誤,或者講至中途某處會突然地停頓等等,因為一種反麵的假想,很可能會在你開始之前便抹殺了你的信心。開始講演之前,尤其重要的是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開。集中精神聽聽別的講演者說些什麼,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這樣你就不會造成登台恐懼了。
除非懷抱某種遠大的目標,為此而奉獻生命,否則任何一位演說者都會有懷疑自己題材的時刻。他會捫心自問,題目是否適合自己,是否會引起聽眾的強烈興趣等。他很可能一氣之下便把題目改了。這種時候,你就該為自己做一番精神講話。用明了、平直的言辭對自己說,你的講演是非常適合你的,因為它來自你的經驗,來自你對生命的看法。你比聽眾中任何一個都更具有資格來做這番特別的演說,你完全有能力,有足夠就證據、豐富的經驗把它說個清楚。因為,由自我啟發而產生動機,即使是假裝的,也是導致快速學習最有力的刺激之一。那麼,根據事實所做的真誠的精神講話,效率不知道更要高出多少!
為了給自己打氣,當麵對聽眾時,你不防表現出一副勇氣十足的樣子。因為,除非確有準備,否則就是再怎麼表演也是沒用的。如果已經明白於自己所要講的,那就邁大步而出,並且深深呼吸。事實上,麵對聽眾之前,應該深呼吸30秒,增加氧氣供應可以提神,給人勇氣。傑出的男高音薑·德·雷斯基常說,你若氣充胸臆,可以“席氣而坐”,緊張自然消逝得無影無蹤。
挺胸抬頭,正視聽眾的眼睛,然後開始信心十足地講話,好似他們每個人都欠你的錢一樣。假想他們欠你債,假想他們聚在那兒是要求你寬限還債的時間。這種心理作用會對你大有幫助。
克服當眾說話的恐懼,對於我們做一切事情都會有極大的潛移默化的功效。那些接受這項挑戰的人,會發現戰勝當眾說話的恐懼,已使他們脫胎換骨,進入更豐富、更圓滿的人生。
從當眾說話中獲得信心,你會以嶄新的麵目出現在新的生活麵前,並積極地迎戰生活裏的難題和困擾,如果做到這一點,那麼,曾是連綿難解的情況,也變成生活中增添情趣的愉快挑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