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生存的習慣(2)(1 / 3)

山德爾博士讓他看了似乎是空著的抽屜。那位病人問,“你沒有辦完的公事放在哪裏了?”

“都辦完了。”山德爾回答。

“那你該回的信呢?”

“也都回了。”山德爾告訴他,“我決不拖延,信收到便馬上口述回信。”

兩個月後,那位高級主管把山德爾博士請到他的辦公室,他的情況有了非常大的變化,他打開抽屜,裏麵沒有拖延的公事,他高興地對博士說:“以前我的工作好像總也做不完,我的兩個辦公室裏有三張寫字台。而如今,我的工作隻需要一張寫字台,那些舊的文件和報表都被清理出去了。沒有了堆積如山的沒有做完的公事來威脅我,我再也不緊張、憂慮了。而且一有工作我就馬上做完。現在感覺好多了。出乎我意料的是,我完全恢複了健康,一點兒病都沒有了。”

按事情的重要程度來做事

富蘭克林·白吉爾,這位美國成功的保險推銷員善於計劃自己的工作。他總在頭一天晚上把第二天的計劃做好,不會等到早上起來才計劃當天的工作。他替自己每一天的工作訂下目標,訂下他每天要做成多少保險的目標。如果他沒有達到目標,差額就要加到第二天——這樣依次類推。

我們的確不能總是按事情的重要程度來決定做事情的先後次序。然而有一點是肯定的。即按計劃做事總比毫無計劃要好得多。

蕭伯納正是因為堅持了“該先做的事情就先做”這個原則,才使自己由一個銀行出納員一步步成為一名出色的作家。魯賓遜在荒島上漂流時也訂出每天的計劃,替自己安排好每一個鍾點應該做的事情。

碰到問題時,最好當場作出決定,不要猶豫不決

美國鋼鐵公司在已故霍華任董事長時,開董事會往往要花很長時間,由於在會議上要討論不少問題,然而達成的決議卻不多。所以會後每一位董事都要帶著一大堆報表回家看。那些沒有解決的問題讓大家都很憂慮。

後來,在霍華先生的建議下,董事會每次開會隻討論一個問題,在會上作出結論,不再拖延到會後。在開始討論下一個問題之前,這個問題一定會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決。效果是驚人的,所有的陳年舊賬都弄清了,工作日曆上也是幹幹淨淨的。效率也十分的高,董事們再也不用把報表之類的材料帶回家看,為沒有解決的問題而擔憂了。

學會如何組織、分層負責和監督

許多人由於不懂得怎樣把責任分攤給別人而過度勞累,因為他們得事事躬身力行。因此他們總是被一些枝枝節節的小事而擾亂,使他們覺得焦慮和緊張。

要做好分工負責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用人不當會惹上更多的麻煩。然而,作為上級主管,就算知道分層負責有困難,但也要這樣做,因為隻有這樣才能避免疲勞、緊張和憂慮。

幾年前約瑟夫·巴馬克博士在《心理學報》上發表了一篇報告,論述了煩悶會產生疲勞。他提到了他讓一群學生做的一連串的試驗。他說,這些實驗都是學生們不感興趣的。於是全部的學生都覺得疲倦、打瞌睡、頭痛、眼睛疲勞、容易發脾氣,甚至還有幾個覺得胃不舒服。他說,一個人感到煩悶的時候,他的身體的血壓和氧化作用真的會降低。與此相反,當一個人覺得他的工作很有趣時,整個身體的新陳代謝作用就會馬上加速。

心理因素會影響人的工作情緒,因此每天早上給自己打打氣,“我們的生活就是我們的思想造就的。”每個小時跟自己說一遍,你就能想勇敢而快樂的思想,讓自己得到力量,給自己平和的心態。

多和自己談些值得感謝的事情吧!如此你的腦子裏就會充滿積極向上的思想。

要讓工作變得快樂起來,首先,你的想法得正確。要知道,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帶給你許多好處。當然,老板希望如此,因為他可以賺更多的錢。我們先不管老板要什麼。我們自己首先要清楚,自己每天清醒的時間有一半以上要花在工作上,那麼,如果你在工作上得不到快樂,在其他地方也不會找到快樂。因此,要提醒自己,對工作感興趣就能使你不再憂慮,而且很可能會給你帶來升遷和加薪。就算不能這樣,你也會減少工作中的疲勞,從而享受你工作外的閑暇時間。

良好習慣要多培養

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

大自然的規律告訴我們,一個人無論有多強的意誌力,都要入睡。人能夠長久不吃東西、不喝水,然而不能長久不睡覺。

拿破侖·希爾建議我們,要想不為失眠症而憂慮,遵守下麵五條規則:

1.睡不著的時候,馬上工作或看書,直到你打瞌睡為止;

2.不要害怕失眠,你不會由於缺乏睡眠而死,而為失眠而引起的憂慮,對你的損害會更大;

3.試著祈禱;

4.放鬆你的全身,你想了解更多,請看一看《清除神經緊張》這本書;

5.多運動,運動會讓身體疲勞。

培養胸襟開闊的習慣

拿破侖·希爾認為,選擇做一名焦點人物,才能讓自己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而這需要塑造自己的性格,讓自己的性格得人心,就接近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