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生存的習慣(2)(2 / 3)

“性格”在人際交往中非常關鍵。因為彼此個性的衝突,造成了許多家庭的破碎,友誼的決裂,勞資的矛盾等等,大至國家也會由幹觀點不相一致而幹戈相見。不少困擾和難題的產生均是由於人與人之間不能和諧相處的緣故。可見,性格不和會使你與他人格格不入,阻礙你的發展。

那麼,我們怎樣選擇我們的性格,我們選擇怎樣的角色去扮演,就成為問題的關鍵。你能夠使自己成為一個友善的人,也能夠做一個難於相處的人;你能夠對別人熱心,也能夠拒他人於千裏之外;你能夠使自己激動,也能夠使自己冷靜;你能夠虛心待人,也能夠固執己見;你能夠生氣發脾氣,也能夠泰然處之;你能夠成為一個和善可親的人,也能夠成為一個尖酸刻薄的人;你能夠以為人人都敵視你,也能夠認為大家都喜歡你;你能夠信任別人,也能夠處處設防;你能夠誌存高遠,也能夠無所事事;你能夠幹淨清爽,也能夠不修邊幅……這些你都可以選擇,當然是你自己來選。下麵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例子。

培養勇於糾正自己缺點的習慣

富蘭克林有一天突然意識到了他經常失去朋友,是因為他太逞強好勝的緣故,總是與別人不容易相處。有一天,也許是過年前幾天,他坐下來給自己列了一張清單,把自己個性上所表現出的一些缺點全都列在上麵,並且,從最致命的大缺點到不足掛齒的小毛病依次排列。他下決心一個個地改掉,每當改掉一個毛病後,他就從單子上把那一條劃去,直到刪完為止。最後,他變成了美國最得人心的人物之一。能夠這樣說,富蘭克林是被公認的個性自我改造最成功的例子之一。

假設富蘭克林依然如故,不去檢討並改掉自己的毛病,那麼整個美國曆史恐怕也將要改寫了。一個人的性格居然能影響一個國家的命運,關鍵是他注重自我檢討,自我塑造。但是,在我們周圍有很多人還在到處抱怨說:“我能怎麼辦?”

由於一個人的問題影響家裏的其他成員,這樣的例子也是很多的。由於父母的不可理喻,造成其子女深恨家庭,這種例子太多了。但是,隻要他運用自己天賦的做選擇的能力,就完全可以給周圍的人特別是家人帶來美好的生活感受。

有一件事,每一個人都無法避免,就是人終會遭遇自己所愛的人亡故的傷心事。這會讓有些人措手不及,甚至覺得再沒有活下去的意義,由此導致世界上許多人行屍走肉般度過一生。無論我們是不是能夠理解他們的做法,但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認識到自己“選擇的能力”,懂得怎樣去安排往後的生活。

培養從容不迫的習慣

培養從容不迫的習慣是非常關鍵的,如此,我們就可以在一切場合都能應付自如。

我們所熟悉的偉大人物都是“鎮靜”的高手。他們能鎮定自若,是因為他們都懂得,“慌”對解決問題是毫無意義的。相反,不但會使自己無法正常思考,並且會讓周圍的人慌作一團。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個場麵,麵對突然變故,一些核心人物總會大喝一聲:“慌什麼?”這句話一半是提醒別人,另一半則是在暗示自己。

驚慌容易讓人失去正常的思考能力,讓人丟三落四,語無倫次。遭遇驚慌,要有意放慢你動作的節奏,愈慢愈好,並提醒自己說:“不要慌!不要慌!”如此,你就會逐漸地變得鎮靜,從而恢複大腦正常的思維,以應付突變。

倘若你從未在大場麵露過麵,那麼,你一到人多的場所,尤其是在講話或作報告時,就會渾身不自在。克服這種情況是要在心理上把所有的人都當做朋友,向他們點點頭,大聲地打招呼,他們也會向你致意,這肯定會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盡管他們可能永遠也想不起曾經在哪兒見過你,但你卻因此而擺脫了緊張的心理。

隻要有機會你就主動站出來當眾講話。這是一種不難的鍛煉方法。自我考驗,有意識地鍛煉,你就會養成從容不迫的習慣。

培養運動的習慣

拿破侖·希爾指出:當你肉體疲倦的時候,精神便隨之得到休息。當你煩惱的時候,試著多用肌肉,少用腦筋,其結果會讓你驚訝不已。

在生活中,所有人都會遇到煩惱。有時,我們會覺得精神就像埃及駱駝尋找水源那樣猛繞著圈子轉個不停,這時,可以利用自己的體能練習活動,來幫你驅逐這些煩惱。

這些活動很隨意,可以是跑步,可以是郊遊,可以去打沙袋或者網球。無論你做什麼活動,都將會使你的精神為之一振。

拿破侖·希爾就是這樣,每到周末,他都會從事多項活動,比如繞高爾夫球場跑步,打一場激烈的網球,或到阿第倫達克山去滑雪。就這樣,每次當他再回去工作時,總能精神清爽,充滿活力。實際上,這一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要有感受。

煩惱的最佳“解毒劑”就是運動,就是要培養運動的習慣。當你煩惱時,多用肌肉,少用腦筋,其結果會讓你驚訝不已。當運動開始時,煩惱就消失了。

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基石

好習慣是一個人成功的護神,壞習慣相當於毀滅成功的炸彈,拿破侖·希爾認為保羅·蓋蒂對此深有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