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每一個路人都是我們的親人(2)(2 / 3)

作為中國男乒新的領軍人物,張繼科從來就沒有把自己的腳步停留在哪一步,張繼科說:“人平均一輩子隻有七次決定人生走向的機會,兩次機會相隔約七年,大概二十五歲後開始出現,七十五歲以後就不再有了。這五十年裏的七次機會,第一次不易抓到,因為太年輕,最後一次也不用抓,因為太老,這樣隻剩五次了,這五次機會裏又有兩次可能會不小心錯過,所以實際上隻有三次機會了。”

2.成功源自不服輸

張繼科出生於一個體育世家,父親從小就希望他能成為足球明星,所以他從小就接受著魔鬼般的訓練,每天要進行蛙跳、單腿跳、交叉步、並步、跨跳練習,父親還帶他去鍛煉身體的協調性。

但是對中國足球的失望,讓父親替他做出了放棄足球的選擇,之後他拿起了球拍。七歲時,他陪朋友去參加乒乓球賽,賽後,張繼科無意識地和朋友打了幾局,這讓一邊看球的申蓬華眼睛都亮了,之後,他找到張繼科說:“你的資質這麼好,不打球可惜了,跟我練球吧,我不會讓你後悔你今天的決定的。”

張繼科也心有所動,回去和父親一說,開明的父親說:“你要跟申蓬華去練球,就去吧!但是要麼不練,要練就要練出成就來。”就這樣,張繼科師從申蓬華,這一跟就是六年。

在嚴父慈師的指導下,張繼科成長得很快,2003年進入國家隊,2004年獲得亞青賽團體冠軍,這時他隻有十六歲,是國家隊重點培養的隊員。但是不久後,因違反隊規,被下調回了省隊。那段時間,張繼科特別消沉,經常一個人把自己關在屋裏,誰也不理。一周後,他對父親說,他希望出國打球,以他的球技,他相信是金子在哪裏都會閃光。父親卻說:“你真這麼走的話,誰都看不起你,大家會認為你沒能力。”父親跟他徹夜談心,跟他講人生哲理,慢慢地張繼科明白了:球的境界和做人的境界是成正比的。“要想打好球,先做好人。”這句話張繼科一直銘刻在心。

張繼科被罵醒了,從小的倔勁兒上來了,從那時起他心裏就鉚著一股勁兒,他要打回國家隊,因為他具備打回去的能力,他要證明給所有人看,他能行。

張繼科深知,比賽比的不僅僅是技術,還有意誌,為了鍛煉自己,那段時間他隻能把訓練時間加長,其他人都是一天兩節課,他一天上三節課,別人休息了,他還會再找人陪訓。

張繼科堅持著他的“回歸”之路,從2008年的全國錦標賽到2010年的亞洲杯賽再到世乒賽,張繼科以摧枯拉朽之勢走到了最後。賽後,很多人都說張繼科是打瘋了,更有人戲言,這位拚命三郎誰也不敢惹。

是不服輸造就了張繼科的成功,同時也讓他更珍惜眼前所擁有的。

張繼科說:“我認準一件事,就必須得做到。除非我確實能力有限,喪失信心。但打球,從2006年到現在我從來沒有喪失過前進的動力。在屬於他自己心的舞台上,“別人是一步一個腳印,我就得一步一個坑”。這就是張繼科的生活態度,抱著一個夢想,然後一步步地去實現,成功就是這麼簡單。

3.做個像“藏獒”一樣的男人

中國男隊在廈門備戰世乒賽期間,張繼科得到一個新外號:“藏獒”。為什麼這麼叫呢?劉國梁說:“就是說不講理,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他的這個潛力,在我看來是最可貴的。”張繼科說:“我就是那種越到困難的時候,越能激發潛能的人,越到大賽時,整體狀態越好,所以劉導說我像藏獒吧。”

於是,第一次參加世乒男單賽,他就扳倒了王勵勤、波爾、王皓等世界頂級球員,勇奪冠軍。“在我的印象中,世錦賽是空白的,沒有失敗過,也沒有成功過。因為未知,所以才造就了我今天的勝利。”

張繼科說,很多運動員都是擺在“有想法”之上,正因為自己像一張白紙,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張繼科坦言,其實一直以來,他都希望有一份公開穩定的愛情,但是在事業與愛情麵前,他和劉詩雯都隻能選擇前者,“在通往倫敦的征程中,我們隻能一路向前,沒有閑暇去談兒女情長”。

確實是如此,張繼科和劉詩雯的感情在2003年、2004年相繼進入國家隊之後不久便擦出了愛的火花,盡管隨後張繼科因違反隊規被遣回省隊,但劉詩雯選擇了堅守愛情,直到2006年張繼科再度回歸國家隊。由於兩位年輕選手之間的戀愛並未影響成績,因此隊裏對這段戀情也采取了默許的態度。

張繼科雖然有結婚的想法,但考慮自己還年輕,事業也才剛剛開始,沒什麼穩定的能力去承擔一個家的責任,他常和父親說:“我總認為男人有了穩定的事業,才有資格去愛,所以我們現在隻能暫時放下,全力去打拚。”飽經折磨的張繼科在認清婚姻的實質後,決定以負責任的態度理性對待事業和愛情。

對於自己的未來,張繼科說,他用了整整十八年的時間,才實現自己的夢想,但這一切還隻是個開始,還有奧運會冠軍大滿貫,那才是我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