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每一個路人都是我們的親人(2)(3 / 3)

有了目標的張繼科不再沉溺於世乒賽冠軍的榮耀裏,他開始一次次觀看世乒賽的技術錄像,然後記錄在自己的本子上,再認真揣摩,總結經驗。世乒賽奪冠後的當天晚上,他再次接到了父親的電話,父親說:“孩子,你真的贏了。你打得很好,打出了水平,打出了風範。”他說:“我知道,但現在不想和你聊了。”父親感到很驚訝,他接著說:“想靜一靜,回顧一下比賽。你不要給我打電話,也不要給我發信息,我關機了。”電話那頭,父親欣慰地笑了。

張繼科並不擔心自己害怕失敗,因為他知道,多年的打磨讓他有了像“藏獒”一樣的性格,什麼都不怕,什麼都敢“咬”,為的隻是證明自己能行。張繼科也明白自己將來的路並不會一帆風順,但他會很努力,很執著地走下去,把成功當作勉勵,把挫折也當成人生財富的一部分,勇敢麵對,永不放棄,隻因為他是“藏獒”張繼科!

丁俊暉:欣賞別人才能超越自我

丁俊暉出生於中國江蘇省宜興市。從小,他就是個安靜的孩子,不愛說話,從來不鬧,也不淘氣。因為成績比較好,父母對他期望值很高,但丁俊暉對體育卻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從五歲開始,在幾個誌同道合的朋友陪同下,去家對麵的一個台球館練習,為了害怕父母擔心,丁俊暉每天都隻練一個小時,準時在吃飯之前趕到家。

八歲那年,因為和幾個朋友打比賽,丁俊暉忘記回家了,直到父母找上門來,丁俊暉才知道闖禍了,但深明大義的父母什麼也沒說,隻是鼓勵他要練就好好練。

不久後,父母帶他去參加一次比賽,他的一記長球引來當時在打球的宜興台球“四大天王”的讚歎。大家一致認定:這個孩子打球一定會很有出息。這時擺在丁俊暉父母麵前的難題便來了,到底是讓他打球還是讀書呢?

丁俊暉對母親說:“我希望去練台球,像鄧亞萍那樣出名,那是我人生的目標,至於讀書,中國不是有很多球員都是先成名後讀書的麼,有體育天賦的孩子不應該套用尋常人的教育模式。”

經過一天一夜的談心,丁俊暉最終還是說服了父母。他知道機會來之不易,所以練習起來特別刻苦,最瘋狂的時候,他一周都沒踏出過球館半步,後來,他隨父母南下東莞,1990年,丁俊暉應邀參加亞洲邀請賽,他榮獲季軍稱號,於是,“神童”的稱號便不脛而走。十二年後,丁俊暉為中國奪取第一個亞洲錦標賽冠軍,並成為最年輕的亞洲冠軍,2003年,他兩度戰勝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馬克·威廉姆斯,並正式轉為職業選手。

丁俊暉紅了,麵對突如其來的榮譽、財富、鮮花和掌聲,他的心態發生了急劇變化,從那時起,登上世界第一的位置便成了他生活的目標,他發誓要把那些阻礙他前進步伐的人一一踩在腳下,馬克·威廉姆斯如此,亨得利也是如此。

從此,遇到對手,他便如見到仇人般分外眼紅。但台球是一門高技巧的比賽,心態往往比技術更重要,因為一味求勝,反而屢屢落敗,2007年的溫布利大師在決賽上,當以3比10不敵奧沙利文時,還沒等比賽結束,丁俊暉就紅著眼圈主動向奧沙利文表示祝賀,再被“火箭”哄回賽場完成比賽。此後的兩年,隻要比得不好,丁俊暉便早早放棄,甚至是當場崩潰。

球迷開始辱罵他,記者也不放過攻擊,丁俊暉開始陷入一個由自己和外界輿論共同製造的旋渦裏。

盡管,經紀團隊也嚐試了一些方法,但都沒有效果,父親也專程趕來給他打氣。父親說:你是第幾不重要,關鍵是你能給大家留下什麼。

他深受感動,他一再告誡自己一定要調整自己的心態。

在父親的鼓勵下,丁俊暉給自己放了個小長假,整個夏天四處旅行玩樂,完全不想斯諾克,連球杆都不帶。後來,丁俊暉隻身一人來到了英國,驚聞丁俊暉到來的消息,“萊斯特小醜”塞爾比特意邀請他去參加自己的一場職業挑戰賽,放開了一切俗事的丁俊暉開心地接受了他的邀請。

坐在嘉賓席上,看著塞爾比毫無懸念地一杆清台,丁俊暉從內心裏敬佩這個曾經的對手。後來,塞爾比特語重心長地對丁俊暉說:“當我了解到你現在的低迷狀態後,我也替你擔心著,我想告訴你的是,你是第幾不要緊,關鍵的是你能給大家留下什麼。”

丁俊暉若有所悟地點點頭。

回到中國後,丁俊暉像變了個人似的,他不再以個人成敗得失為重,他開始有能力逐漸控製自己的情緒。在2009年上海大師賽輸給奧沙利文後,依然麵含笑容,他也因此贏得了所有球迷發自內心的尊敬。2011年斯諾克世錦賽,在半決賽裏,丁俊暉攜手塞爾比走進比賽現場,心態徹底放鬆的丁俊暉反而比以往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賽裏去,他也最終以13比10晉級四強,創造了亞洲球員世錦賽曆史最佳戰績。也超越梁文博,創造了中國內地球手曆史最佳戰績。事後,丁俊暉和塞爾比緊緊擁抱在一起,彼此祝福著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