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壯泰語言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
開幕詞
何龍群
尊敬的瑪哈紮克裏詩琳通公主殿下,
尊敬的祝立鵬暖西猜大使閣下,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老師、同學們:
陽春=月(此時為中國農曆三月,編者注),正是百花爭豔的時節。由中國廣西民族大學與泰王國駐華大使館聯合主辦的具有百家爭鳴精神的“壯泰語言文化學術研討會”,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今天在美麗的壯鄉首府綠城南寧隆重召開了。我首先向參加這次會議的中、泰專家學者表示熱烈的歡迎!
壯族和泰族是台語支民族乃至整個壯侗語族中人口最多的兩個民族。壯族有1700多萬人口,其中1500多萬人聚居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此外,與廣西鄰近的雲南、貴州、湖南、廣東等省也有分布。壯族是廣西的主體民族,也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而泰族是泰王國的主體民族,有3000多萬人口。壯族和泰族在各自所在的國家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壯族和泰族是同根生的民族,有很近的親緣關係,語言文化上有許多共同點。但是,由於兩個民族分處不同的國度,受著不同的曆史文化的影響,因此,語言文化上又有一些差異性。對壯泰語言文化的同與異進行學術探討,無疑對增進壯泰兩族人民的相互了解、增進中泰兩國的傳統友誼都將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也是本次學術研討會召開的意義所在。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我校就與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聯合研究壯泰語言文化。文學院的張增業副教授、外國語學院的房英教授曾與朱拉隆功大學巴尼教授聯合編纂出版了《南壯一泰詞典》。近十幾年來,我校又陸續與泰國碧武裏皇家大學、清邁皇家大學、瑪哈沙拉坎大學、川登喜皇家大學、大城皇家大學、法政大學、商會大學、格樂大學、曼穀東方文化書院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在我校與泰國上述高校的合作與交流中,壯泰語言文化交流一直是重要的內容之一。巴尼教授、塔那南博士等泰國學者曾多次到我校進行壯泰語言文化學術交流,並考察了廣西的壯族。我校的範宏貴教授、軍國生教授、農學冠教授等曾赴泰國參加學術會議,開展壯泰語言文化交流。李富強研究員、張增業副教授等還參加了廣西民族研究學會與泰國藝術大學合作項目“壯泰民族傳統文化比較研究”的研究工作。範宏貴教授的專著《同根生的民族一壯泰各族的淵源與文化》是我校壯泰語言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該書對分布在中國、泰國、老撾、越南、緬甸、印度6個國家的壯泰族群的20個民族開展了多學科、全方位的交叉考證、對比、探索,勾勒出了這些民族遷徙和分化的軌跡,在中國和泰國學術界都有較大的影響。
盡管中國與泰國專家學者對壯泰語言文化的比較研究已經進行了多年,但是像今天這樣高規格、大規模的壯泰語言文化專題研討會還是第一次。這次會議為中泰兩國專家學者搭建了一個壯泰語言文化交流的平台。我相信,代表們將通過這個平台就壯泰語言文化展開充分的討論,共同促進壯泰語言文化比較研究的深入開展。
最後,預祝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何龍群,中國廣西民族大學校長,教授,博士。
加深了解増進友誼
(泰)詩琳通
尊敬的廣西民族大學校長何龍群教授、梁穎書記,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非常高興參加由廣西民族大學和泰國駐華使館聯合舉辦的“壯泰語言文化學術研討會”,並借此機會感謝廣西民族大學以我的名字命名設立泰文資料中心,它使我此次廣西之行更有意義。
廣西與泰國地理位置上比較接近,語言、文化、風俗習慣也有相似的地方,因此在泰國也有不少人研究中國的壯族文化和語言。這次泰國的一些院校還派人前來參加此次的研討會,一起對壯族的民俗、建築等進行實地考察。
我希望廣西民族大學充分發揮人才、學科和地緣優勢,積極開展語言、文化、曆史等方麵的研究,在學術領域加強與泰國院校的合作與交流,為培養人才、加深了解、增進友誼作出積極的貢獻。
預祝“壯泰語言文化學術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
詩琳通,泰王國公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