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壯泰民族居住(寓所)文化的比較
覃彩鑾
1992年至2002年,廣西民族研究所與泰國藝術大學合作開展《壯泰民族傳統文化比較研究》課題(此課題成果己於2003年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期間,筆者曾多次前往泰國東北部、中部和東部鄉村對其民居建築及其文化進行考察,收集了相關資料,對泰國泰族的傳統民居建築及其文化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同時對壯族與泰族的傳統建築及其文化作了比較研究,闡述了壯泰民族居住文化的特點及其相同性和差異性及原因(詳見《壯泰民族傳統文化比較研究》第六篇)。
居住在中國南方的壯族和泰國的泰族,由於所處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相近,生產方式相同,加上兩個民族具有密切的曆史淵源關係,所以語言相通,習俗相類,特別在居住文化方麵具有諸多的相同特征。
一、村落的分布及自然環境的相似性
村落的類型:高坡型、坡地型、平地型,這是由壯泰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決定的。
依山傍水近田,是壯泰民族村落分布最為顯著的共同特點。即村落背靠山嶺,麵向溪河,周圍有可供耕種的大片水田,這與壯泰民族長期以稻作農業(種植水稻)為主的生產方式有關。
二、建築類型的相似性
在壯泰民族的村落裏,除了居住建築之外,都建有供人們祭祀的各類寺廟、亭閣類公共建築及穀倉建築等。
三、建築結構的相似性
壯泰民族的傳統建築流行“下畜豬牛,上以自處”的離地而居的木結構幹欄式建築。
幹欄式建築皆使用縱橫成排的木柱支撐屋體,采用穿鬥構造方法,在立柱間開鑿卯眼,插入穿條,架設檁條,鋪板為樓,沿立柱用木板分隔成小間居室,形成底部架空,上層居住的幹欄式居室。
(3)其幹欄都有獨立型和複合型兩種類型,這也是幹欄式建築發展演變過程中的兩種早晚不同形態的建築形式。
(4)都設寬木梯、走廊、陽台、欄杆等附屬構件。
四、當代幹欄建築發展走向的相似性
壯泰民族的居住文化都經曆了“生存優先一經濟優先一質量優先一人格優先”的發展過程。現在已發展進入質量優先和人格優先的時代。居住建築已不僅僅是賴以棲身的載體,已經成為顯示家庭經濟實力、社會
地位或身份一種標誌。
新的建築材料(包括鋼筋水泥、瓷磚、玻璃、塗料、鐵板瓦)的使用。
實行人畜分欄,下層作停車場、商鋪、紡織、休憩的場所。
空間更為寬敞,生活設置更為複合,布局更為合理實用。
五、居住文化的差異性及其原因
由於壯泰民族所處的國度、社會環境和受外來文化影響的不同以及生活習慣的不同,其傳統建築及其文化也表現出較多的差異性:
壯族幹欄多較高大寬敞,泰族幹欄則多較窄小。
壯族千欄空間使用功能多較明確,流行祖先崇拜,所以特別講究廳堂的寬敞和居室、儲藏室的分隔。而泰族地區因氣候炎熱,故習慣席板而臥,居室分隔較為簡約。
壯族幹欄頂部流行前長後短的雙斜坡,使用小灰黑瓦覆蓋;而泰族幹欄流行使用鐵板壟瓦。
建築裝飾的花紋圖案不同。
寺廟的種類不盡相同。
閉幕詞
韋茂繁
各位代表:
今天,中泰兩國20位專家學者就“壯泰關係概況”、“壯泰語言研究”、“壯泰風俗、文化、信仰研究”、“泰族人曆史與遷徙研究”、“壯泰民居研究”5個專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通過這次會議,代表們形成了一個共識:壯泰兩個兄弟民族同源而異流,我們的語言和文化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對壯泰i吾言文化進行探討,有助於我們了解兩個民族的曆史和現狀,這是十分有益的。
壯泰語言文化比較研究,是一個前景廣闊的研究領域。在中泰兩國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下,這方麵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令人矚目的成果。但也還存在一些缺憾,如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個別現象的描述多了一些,係統的理論探討少了一些。此外,還有一些基本的問題尚未有圓滿的答案,如壯泰兩族究竟是在什麼樣的曆史背景下分化的?分化的大致年代如何?這些問題都還有待於專家學者們作深入的探討。
不論是在泰國還是在中國,壯泰語言文化的比較研究起步都比較晚。我們希望,今天的學術研討會僅僅是個開始,今後,中泰兩國的專家學者們將繼續通力合作,共同將壯泰語言文化的比較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現在,我宣布,“壯泰語言文化學術研討會”勝利閉幕!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