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號角清悠、嘹亮(1 / 2)

春天的號角清悠、嘹亮

鴻雁 白額雁

大雁的老家在內蒙古及西伯利亞等地,秋、冬之季,那裏很快就冰封雪鎖了,那可真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幹淨!實在找不到可吃的食物了,為了生存,還等什麼?兄弟們,走吧!於是,它們呼朋喚友,結伴南遷。

到了第二年春天,接近春暖花開的時候,大雁又成群結隊地飛回了北方。那時的北方,比起寒氣逼人、蕭索肅殺的嚴冬要可愛多了―日照時間漸漸地長了起來,樹木、雜草開始藏捷著、茂盛著,花朵比賽似地開放,蟲子也扭著腰身大搖大擺地走出了黑暗的家門, 出來曬曬太陽。大雁的天敵本來就很少,那時候,找食物、養育幼雛,簡直變得輕而易舉了。

大雁的食物一般為嫩小的青草、植物的種子,還有穀粒什麼的。

可是,不管吃的是什麼,大雁太像貪吃的孩子了。每當食物充足的時候,它們便死命地吃個飽, 以致嗦囊把身子撐得嚴嚴實實,行動遲緩,甚至都無法飛行了。這與大雁們平日裏中規中矩、要求自己甚嚴的性格,多少有點兒不太相符。可能沒有挨過餓,就沒有發言權,食物對於人類或者動物來說,都同等重要。

大雁們的遷徙大多選在黃昏或夜晚。

遷徙的時候,像有人指揮那樣,一般都要由有經驗的老雁帶頭並任隊長,一些幼雁和體弱多病的大雁居中,最後再由老雁壓陣、斷後。

大雁飛行的速度很快,在900多米的高空中,它們往往能連續飛上一兩個月,都沒什麼問題。

在長途飛行中, 為了節省體力,前麵的頭雁鼓動翅尖,產生輕微的上升氣流,後麵的大雁就利用這股氣流的衝力,在空中滑翔。就這樣,一隻尾隨一隻,一隻借著一隻的“氣勢”, 自然而然排成我們常常看到的“一”字形或“人”字形。因此,頭雁是最辛苦、最有責任的。為了保存體力,頭雁得不時地調整、更換。但是,不管怎麼變,大雁的隊伍從來都是整齊劃一、秩序不亂的。

難怪在傳統的禮儀中,我國自古就稱大雁為“五常俱全“的靈物。

哪五常呢?——仁、義、禮、智、信,是也。

大雁有仁。像人一樣,在一隊雁陣之中,難免會有老、弱、病、殘、幼之輩,不能憑借

鴻雁在飛行時都按隊形排列,特別是長途遷徙時, 多呈“人”字形且會經常變換。瑪堆甚果拜,除緊殖期外都成群沽動。

鴻雁飛行時雙翼拍打用力,振翅頻率高。脖子較長。腿位於身體的中心支點,行走自如。遷飛距離較遠。自己的能力覓食、行動。這時,雁群中其餘的大雁,特別是壯年的大雁,絕不會棄之不顧,而是憐病、惜弱、幫幼、助殘,更將垂垂者養老送終。此為仁者之心。

大雁有義。雌雁、雄雁婚配之後,便從一而終,至死不渝。不論是雌雁死,還是雄雁亡,剩下的一隻孤雁,到死也不會再找其他的伴侶。此情義有過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