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突然暈倒時掐人中就是通過刺激這個穴位,使其陰陽交合,從而蘇醒。相麵時,人中也是一個重要的觀察點。人中在古代的相麵學中是非常有講究的,要求長、寬、深。如果人中又平、又短、又淺,好好地休息幾天就可以改善,人中的溝渠會慢慢變深。人中的深淺可以改變,但是長短不能改變。古代相麵時認為,人中特長的人會做官,而且長壽,後代的發育也會比較好。如果人中是歪的,就說明你的陰陽交合出了問題,會出現腿痛或者脊背痛的問題,這也是中醫“望聞問切”中的望診。
6.人死之時為什麼是“撒手而去”
影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節,一個人的手一撒開,就表明是去世了,我們也有個表示去世的詞是“撒手而去”,可是大家想過沒有,人去世的時候為什麼一定是“撒手而去”呢?
如果大家關注過新出生的嬰兒就會發現,嬰兒的手都是緊握著的,還有我們緊張或者恐懼的時候都會不自覺地攥緊拳頭,這其實是一種養生方法,在《老子》裏麵講過,叫做握固法。“握”是握著拳頭,“固”是大拇指的指甲掐在無名指的根部,小孩攥拳都是這樣攥的。固什麼?固的是一個人的意誌力。那麼為什麼要這樣握拳呢?為什麼要掐無名指的根部?其實這就是夜裏11點到淩晨1點陽氣生發的那個點,這個地方又叫做肝的神竅,肝的神就是我們中國人經常說的靈魂的“魂”。小孩子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就是因為受到驚嚇或者身體比較弱,“魂”掉了,這時候小孩子就會發高燒,沉睡不醒,一定要把“魂”收回來才會好。所以,小孩子一出生就握拳而來就是握住了肝的神竅,握住了“魂”,握力大的小孩就是肝氣足的表現。
有人研究過,人去世的時候,最後死去的一條經脈就是肝經。肝經的力量全部表現在手的握力上,如果肝經的氣徹底散掉了,手的握力就自然消失,人就去世了。所以,握力足不足其實就反映了肝氣足不足。我們在緊張或者驚恐的時候握拳其實就是聚斂肝氣,將“魂”定住,這都是很自然的本能。
還有的人是“汗手”,就是手心經常出汗,其實這是心包不斂的問題,應該從心包經上去改善。
7.為什麼人們總是說“男左女右”,而不是“男右女左”
中醫診脈,男子取氣分脈於左手,女子取血分脈於右手,即使小兒患病時,觀察手紋也取“男左女右”的習慣。這就是“男左女右”的由來。這一沿襲至今的習俗,早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當然,至於“男左女右”是否真能表示男女生理上的差異,則是另一個問題了。
在我國封建社會中,許多事物都有尊卑高低之分,就連東西南北、前後左右也不例外。
古代把南視為至尊,而把北象征為失敗、臣服。宮殿和廟宇都麵朝向正南,帝王的座位都是坐北朝南,當上皇帝稱“南麵稱尊”;打了敗仗、臣服他人“敗北”、“北麵稱臣”。正因為正南這個方向如此尊榮,所以過去老百姓蓋房子,誰也不敢取子午線的正南方向,都是偏東或偏西一些,以免犯忌諱而獲罪。
除了南尊北卑之外,在東西方向上,古人還以東為首,以西為次。皇後和妃子們的住處分為東宮、西宮,而以東宮為大為正,西宮為次為從;供奉祖宗牌位的太廟,要建在皇宮的東側。現代漢語中的“東家”、“房東”等也由此而來。
8.為什麼女人衰老得快,壽命卻比男人長
《黃帝內經》中提出:女子代表陰,女子的生命節律以七為一個階段性;男子代表陽,其生命節律以八為一個階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