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明清太醫的保護神?——劉純的養生之術 (1)(1 / 3)

劉太醫養生十條

劉純,是元代著名醫學家劉完素的九世孫,被明清兩朝太醫院尊為太醫保護神。明朝永樂皇後徐儀華因乳腺癌死後,他便奉旨以囚試醫,帶領醫官經過66年的努力,總結出預防疾病的養生十條,使得後世受益無窮。

下麵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劉純的養生十條:

“晨起胃氣最弱,故爾飲涼水以激胃氣,此為養生第一。”

“午時喝保元湯勿食肉,進補而避肉毒,又進粗食小菜以裹腸毒,謂之七分飽,此為養生第二。”

“飯後小憩,以養精神,此為養生第三。”

“小憩之後喝果汁,以滋血脈,此為養生第四。”

“申時,動而汗出,喊叫為樂,此為養生第五。”

“過午不食,去肥氣而養胃氣,此為養生第六。”

“臨睡燙腳,溫經絡以升清氣,清氣升而不死,此為養生第七。”

“信佛而通達,通達而知足,知足而不惱,不惱而常樂,常樂而不病,故佛乃上工,此為養生第八。”

“獨睡而養精氣,精氣足而長壽,房事每月一次足矣,此為養生第九。”

“人欲長生,腸欲常清,逢月圓而清腸,瀉汙濁而去毒,此為養生第十。”

劉純在《短命條辨》裏說:“經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夫正氣衰者有三:過飽、氣惱、不勞,故爾養生者以十條克之。”我們知道古時候的太醫是專門為皇親國戚服務的,太醫們都害怕這些貴族得病,因為隻要出現醫源性疾病,或者得了病看不好,太醫就要被革職,打板子、流放、殺頭等,因此太醫強調預防,想方設法使這些貴族不得病。而劉純身為太醫,在治死了永樂皇後後總結出來的養生十條更是注重預防,這對養生而言無疑是值得借鑒和學習的。為此,下麵我們一起學習學習劉太醫的養生十條。

第一,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涼開水,這就是劉純說的養生第一條。人剛睡醒的時候胃氣最弱,還不能吃東西,隻能喝涼開水去刺激胃腸道,使得下丘腦產生饑餓感。需要注意的是,喝涼開水的時候不要喝得太多,四、五口即可。

第二,午飯不要吃得過飽,要喝肉湯,然後吃粗糧以及小菜,這是第二條。劉純所說的肉湯可以分別是牛筋湯、豬蹄湯、肉皮湯、鯉魚湯、雞湯。這裏劉純特別強調喝湯,不要吃肉塊,然而現代醫學告訴我們肉的營養價值超過湯,那麼我們究竟聽誰的呢?以雞肉為例,在西醫複雜而精確的實驗儀器裏,向雞肉滴加各種各樣的試驗藥劑,最後把雞肉分解成蛋白質或氨基酸來分析,雞肉的營養價值確實高於雞湯。西醫並沒有說錯。然而對於人體消化係統來說,雞肉作為難嚼、難咽、難消化的固體物質進入人體,到最後分解成蛋白質或氨基酸供人體利用的過程,是要消耗人體許多能量和胃氣的。雞肉被分解後所產生的能量減去把雞肉分解成蛋白質或氨基酸所消耗的能量,才是身體最終所得到的能量。相對雞肉來說,雞湯更容易消化吸收,因為喝雞湯消耗的人體能量較少。所以,從人體最終受益的角度說,食用湯比肉更有益。

第三,午飯之後要散步半小時,然後午睡,午睡之後要喝果汁,這就是第三條和第四條。

上午11點到下午1點這段時間,是心經當令之時,也是上下午更替、陽氣與陰氣的轉換點。所以說,中午吃完飯後要午睡一會,睡不著即使閉一會眼睛也是好的。因為我們的身體不可能擾亂天地陰陽的轉換,最好還是以靜製動、以不變應萬變,這樣對身體才有好處。中醫講究順時養生,不僅要順應四時,還要順應一天裏的十二個時辰。

午睡過後是補充維生素的時候,所以這個時候要喝果汁,如果沒有條件,吃水果也是可以的。

第四,申時要鍛煉,申時就是下午3~5點這段時間,這時是人體新陳代謝率最高的時候,此時鍛煉身體不容易受傷。劉純說鍛煉就要全身出汗,同時大聲喊叫,因為隻有這樣才能讓清氣上升,濁氣下降,在現在看來,這也是排除身體毒素的一個途徑,這與劉純的養生第十條“清腸排毒”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五,劉純養生第六條說的“過午不食”,就是說過了下午1點就不要吃飯了。我們不提倡這種做法,但是晚飯一定要少吃,這是因為上午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陽氣可以化萬物。所以,在上午的時候,吃多少東西都沒有關係,因為人體內部的陽氣可以把食物都消化掉。而到了晚上的時候,就會呈現一派陰霾之氣,也就是陰氣。在子時這個時候,任何東西都是不容易化開的,所以夜晚要少吃東西,否則不容易消化,而且會對人體造成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