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純的老祖宗劉完素說:“人乃純陽之體。而油脂細糧乃生熱之物,故健者食之病也。病者食之甚也。”劉純在《短命條辯》裏給予肯定:“太祖之言極是,違者必死無疑。”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很多人吃著大魚大肉、精米白麵,豈不知,在你吃精白米、精白麵等精細食物的同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富貴病會追隨而來。所以,我們不如多換換口味,吃適量的粗糧。哪些食物稱得上粗糧,你知道嗎?
玉米、小米、紅米、紫米、高粱、大麥、燕麥、蕎麥等都屬於粗糧。除了這些穀物,還有很多豆類,比如黃豆、綠豆、紅豆、黑豆、芸豆、蠶豆等;另外,像紅薯、土豆、山藥,也屬於粗糧。有些蔬菜比如芹菜、韭菜,也都富含豐富的膳食纖維。
“粗糧”吃起來粗,可營養上一點都不比細糧差。比如,蕎麥含有的賴氨酸是小麥的3倍。最可貴的是蕎麥粉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無論熱量還是營養豐富程度,蕎麥都高於小麥。再比如,小米中的胡蘿卜素、維生素B含量非常高;紅薯裏有大量的鐵和鈣;豌豆、綠豆、紅小豆裏則有大量的氨基酸以及磷等微量元素。
適當吃粗糧有利於排便和減肥,然而,什麼東西都過猶不及,吃多了也不是件好事。吃過多的粗糧,不僅僅對消化係統不利,還有一些其他的負麵影響。
因此,吃粗糧要適量、合理。粗糧和細糧搭配能最好地發揮它們的作用。有部分人不宜吃粗糧,也應該注意。不宜吃粗糧的人有:
1.胃腸功能差的人。老人和小孩的胃腸功能較弱,太多的食物纖維會對他們的胃腸產生很大的負擔。
2.缺鈣、鐵等元素的人。粗糧裏含有植酸和食物纖維,它們結合形成沉澱,阻礙人體對礦物質的吸收,影響腸道內礦物質的代謝平衡。
3.患消化係統疾病的人。如果患有肝硬化合並食道靜脈曲張或胃潰瘍,進食大量的粗糧易引起靜脈破裂出血和潰瘍出血。
4.免疫力低下的人。如果每天攝入的纖維素超過50克,會使人的蛋白質補充受阻、脂肪利用率降低,造成骨骼、心髒、血液等髒器功能的損害,降低人體的免疫能力。
過飽傷人,餓治百病
“撐死人,不占盆”是東北話,即使把人撐死,也別浪費飯菜,反映了勤儉節約、不浪費的優良傳統。然而“不占盆”,占肚子,“撐死人”是更大的浪費,而且得不償失。
劉純說:“過飽傷人,餓治百病。”過飽,暴飲暴食可使胃擴張,急性傷命。長期偏飽,百病叢生。
看過電影《活著》的朋友大概會記得這段鏡頭:從“牛棚”中請過來的接生醫生,狼吞虎咽地啃著饅頭,不時喝口水,結果吃得太飽,不僅沒救得了福貴的女兒,自己還差點被撐死。
其實早在兩三千年前,《黃帝內經》就主張:“飲食有節,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這是因為長期飽食,會帶來下列問題:
1.經常飲食過飽,不僅會使消化係統長期負荷過度,導致內髒器官過早衰老和免疫功能下降,而且過剩的熱量會引起體內脂肪沉積,引發“富貴病”和“文明病”。
2.長期飽食會導致大腦早衰。因為飽食後,胃腸道循環血容量增加,造成大腦血液供應相對不足,使腦細胞正常生理代謝受到影響,甚至還會使冠心病人發作心絞痛,誘發膽石症、膽囊炎、糖尿病等。
3.飽食能使人腦內產生一種叫做“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飽腹後,它在大腦中的含量要比吃飯前增加數萬倍,而且其數量的增長與食量成正比。這種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被證實是促使腦動脈硬化的“元凶”,腦動脈硬化與老年癡呆密切相關。學者還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約20%的老年性癡呆患者在他們青壯年時期皆是飽食的“美食家”。
劉太醫認為,經常飽食使人早衰,對人體有害,而餓一點,有防病的作用。
據國外有關科學家報告,限製哺乳動物的食品攝入量,可以降低脂肪在體內的堆積,能夠有效延長生命周期。美國、英國等國的科學家研究發現,長期少吃食品的實驗鼠,其壽命可平均延長30%以上。還有人做過實驗,少進食物的試驗鼠,爬杆和遊泳能力比飽食的實驗鼠的能力要強出許多。研究者們認為,適當少食,不僅可防止脂肪堆積,還可加速體內垃圾的清除。
所以,要想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必須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飯飽七分,通過減少進食量來延續大腦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