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從50歲開始,注意調養腎氣,疏通氣血,多吃點兒骨髓類或堅果類的食物,那麼到了七八十歲的時候肯定還能健步如飛。
冬病夏治,寒冷季節將不再難熬
有些老年人平時手腳勤快,總是閑不住,但是天氣一變冷,他們就變“懶”了,縮手縮腳,畏寒怕冷,而且容易突然去世。所以葉天士告誡說,老年人要“加意於寒暄保攝”,根據天氣的變化,時時刻刻注意保暖。
冬天是老年人常見病的多發期,對大多數老年人來說,冬天都不太好過,但是如果能把冬天發生的病,在夏天就緩解一下,或者治好,那過冬豈不是就容易多了嗎?
冬病夏治是中國傳統醫學的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治愈。中醫理論認為,“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一體之羸弱,消息皆通於大地”,“天人合一”,因此人體的陽氣與自然界生物的陽氣相接,季節的變化直接影響人的健康,中醫將之概括為“六淫”。其中,寒為“六淫”之首,主指體內陰盛陽衰,抵抗力明顯下降,寒邪入侵引發的疾病,其發病時間以冬季為主或在冬季加重。
在葉天士看來,常於冬季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寒邪類疾病適合在夏季治療。這是因為人體之陽氣“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冬季陰氣上升到頂點,機體容易遭受寒邪侵犯,往往陽氣不足。而一旦寒邪積久不散更傷陽氣,就會導致內寒。同樣,人的體質在這一時期也處於低潮,接受外界治療能力處於“不佳時期”,見效緩慢。而春夏,尤其是三伏天,由於氣溫升高,人體內陽氣上升,經絡通達,氣血充沛。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治療某些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地驅風祛寒,祛除體內沉痼,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預防舊病複發或減輕其症狀,並為秋冬儲備陽氣,令人體陽氣充足至冬至時不易被嚴寒所傷。
那麼,具體哪些“冬病”適合“夏治”呢?
葉天士說所有陽氣不足、肺氣虛弱及虛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類疾病在春夏治療都會比其他季節治療效果好。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道慢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結腸炎、凍瘡、胃痛、頸椎病、慢性腹瀉、感冒、部分虛寒婦科病關節痛、腎虛引起的腰痛。其中尤以呼吸道疾病、氣管炎、哮喘病、膝關節疼痛、凍瘡等效果顯著。
季節更替之際要注意養腿暖背
葉天士對《黃帝內經》中關於氣候變化對人的影響很有感觸,而且在行醫過程中,葉天士發現,每到季節更替的時候,老年人就會腿疼、腿寒,體質差者表現得更明顯,為此,葉天士說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腿腳。
1.如何防治“老寒腿”
(1)幹洗腿:用雙手先緊抱一側大腿根,稍用力從大腿向下按摩,一直到足踝,後再從足踝摩擦至大腿根。用同樣的方法再摩擦另一條腿,重複10~20次。
(2)甩腿:一手扶樹或扶牆,先向前甩動小腿,使腳尖向前向上抬起,然後向後甩動,將腳尖用力向後,腳麵繃直,腿亦伸直。兩腿輪換甩動,一回80~100次為宜。
(3)揉腿肚:以兩手掌緊挾小腿肚子旋轉揉動,每側揉動20~30次,兩腿交換6次。此法能疏通血脈,加強腿部的力量。
(4)搓腳:將雙手掌搓熱,然後用兩手掌搓兩腳心,各100次。此法治足部萎縮酸疼、麻木浮腫等症。
2.保護好雙足可延年益壽
(1)熱水泡腳:每晚臨睡前,備一盆熱水,水溫40~50℃(以人能忍受的熱度為宜),泡洗雙腳,水稍涼後續添熱水保持溫度。每次泡洗20分鍾以上。既能消除疲勞,防治失眠,又能促進血液循環,保持足部肌膚的彈性。
(2)按摩雙腳:洗腳後,用手掌搓摩腳心,然後再按摩腳背,牽拉每個腳趾。按捏肌肉,可以使腳趾筋膜更堅韌有力,並有防病的作用。
(3)腳尖跑動:用腳尖輕輕地兩腳交替有節奏地以每分鍾140~170次頻率原地跑步,能改變情緒,集中精力,增強記憶力。
(4)反序倒走:每當工作勞累時,可慢慢地在室內地板或庭院中倒走數十分鍾。可以促進跟腱部、足掌部等部位的血液循環,並利於腰腎保健。
另外,葉天士認為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背部的保暖。這是因為,人體背部有人體全部的背俞穴,還有各個髒腑的反射區,是內外環境的通道,也是最易受到外邪侵襲的部位。背部保暖很簡單,隻要穿上一件貼身的棉或皮毛背心就行了。
老年人的飲食養生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