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醫說三國,將中醫養生進行到底(4)(2 / 2)

在養生方麵,華佗認識到預防的重要性,繼承了古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醫學養生思想,要人們經常參加體力勞動和體育運動,以增強體質,減少疾病。他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穀氣得削。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意即人們需要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或勞動),但應避免過於勞累。經常活動,便可加快食物消化,使血流循環暢通無阻,從而生不了病。這就像門樞軸,時常使用轉動,就不會僵澀失靈。

華佗還十分提倡導引養生。他創編了“五禽戲”,就是模仿五種動物的形態、動作和神態,來舒展筋骨,暢通經脈。五禽,分別為虎、鹿、熊、猿、鳥,常做五禽戲可以使手足靈活,血脈通暢,還能防病祛病。相傳華佗在許昌(縣名,在河南省)時,天天指導瘦弱的人在曠地上做,說:“大家可以經常運動,用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食。”華佗在年過花甲、須發皆白之時,仍然滿麵紅光,精神矍鑠,被人們稱為“仙人”,就是常年堅持做五禽戲的結果。

華佗一生有弟子多人,其中彭城的樊阿、廣陵的吳普和西安的李當之,皆聞名於世。為了將醫學經驗留傳於後世,華佗晚年精心於醫書的撰寫,計有《青囊經》、《枕中灸刺經》等多部著作,可惜失傳。華佗深入民間,足跡遍於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內、外、婦、兒各科的臨證診治中,創造了許多醫學奇跡。後世常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醫家,足見其影響之深遠。

最後為大家介紹一下華佗的五禽戲,閑暇時不妨多練練。

養生小貼士:五禽戲

虎戲:自然站式,俯身,兩手按地,用力使身軀前聳並配合吸氣。當前聳至極後稍停,然後身軀後縮並呼氣,如此三次。繼而兩手先左後右向前挪動,同時兩腳向後退移,以極力拉伸腰身,接著抬頭麵朝天,再低頭向前平視。最後,如虎行般以四肢前爬七步,後退七步。  鹿戲:接上四肢著地勢,吸氣,頭頸向左轉、雙目向右側後視,當左轉至極後稍停,呼氣、頭頸回轉,當轉至朝地時再吸氣,並繼續向右轉,一如前法。如此左轉三次,右轉兩次,最後回複起勢。然後,抬左腿向後挺伸,稍停後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如此左腿後伸三次,右腿二次。

熊戲:仰臥式,兩腿屈膝拱起,兩腳離床麵,兩手抱膝下,頭頸用力向上,使肩背離開床麵,略停,先以左肩側滾落床麵,當左肩一觸床麵立即複頭頸用力向上,肩離床麵,略停後再以右肩側滾落,複起。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然後起身,兩腳著床麵成蹲式,兩手分按同側腳旁,接著如熊行走般,抬左腳和右手掌離床麵。當左腳、右手掌回落後即抬起右腳和左手掌。如此左右交替,身軀亦隨之左右擺動,片刻而止。

猿戲:擇一牢固橫竿,略高於自身,站立手指可觸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雙手抓握橫竿,使兩腳懸空,做引體向上七次。接著先以左腳背勾住橫竿、放下兩手,頭身隨之向下倒懸,略停後換右腳如法勾竿倒懸,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

鳥戲:自然站式。吸氣時蹺起左腿,兩臂側平舉,揚起眉毛,鼓足氣力,如鳥展翅欲飛狀。呼氣時,左腿回落地麵,兩臂回落腿側。接著蹺右腿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然後坐下。屈右腿,兩手抱膝下,拉腿膝近胸,稍停後兩手換抱左膝下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七次。最後,兩臂如鳥理翅般伸縮各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