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民間諺語中的養生智慧(5)(3 / 3)

所以說老年人並非瘦就會健康,也不能誤解為體重越輕越好。健康的老年人應該經常保持理想體重,保持精力充沛,沒有慢性疾病發生,這樣才會長壽。並且,老年人由於牙齒脫落、胃腸消化功能減弱以及其他髒器衰老等,保證充足的營養使身體各器官組織能正常運行顯得格外重要,而過瘦就提示著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所以,老人過於消瘦或者過於肥胖對健康都是不利的。

吃得快,睡得快,便得快

“吃得快,睡得快,便得快”,這不僅是民間諺語,也是衡量人健康與否的標準。這裏的吃得快,並不是要你吃飯時狼吞虎咽,而是食欲比較好,而且腸胃比較好,吃下東西很快就能消化;睡得快,就是精神好,不會失眠,睡眠質量高;便得快,說明腸神經係統比較敏感,不會有便秘之類的毛病,排便很通暢。一個人如果符合這幾項標準,那就表明他的身體處在一個很好的狀態,很健康。

但是,現在的很多人連這幾項最基本的健康標準都達不到,食欲減退、失眠、習慣性便秘的人非常多,這些症狀都是亞健康的表現,在給你的工作、生活帶來影響的同時,如果長期發展下去還會導致更嚴重的病症,理應引起注意。

想要吃得快,就要保證自己的腸胃非常健康,多吃清淡的食物,做到吃飯有規律,早飯一定要吃,每餐吃到七八分飽即可,切勿長期飽食,更忌暴飲暴食或者不正當的節食。

要睡得快就要心情舒暢,學會緩解壓力。每天盡量在11點前上床睡覺,臨睡前可以聽一些比較輕鬆的音樂,不要在腦子裏反複想白天的事情,努力給自己營造一個愜意舒適的睡眠環境。

便得快同樣與飲食有很大關係,要多喝水,多吃富含食物纖維的蔬菜,多吃水果,另外保持良好的情緒也很重要,一個長期處於緊張狀態的人很容易發生習慣性便秘。

總之,要做到“吃得快,睡得快,便得快”並不困難,隻要你在生活中多留意,把健康的行為長期堅持下去,健康長壽就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民間諺語中的春夏秋冬養生語錄

春捂秋凍

“春捂秋凍”可以說是我們最常聽到的諺語,幾乎每個人從小就知道“春不忙添衣,秋不忙加帽”之類的話,但是其中的道理或許就有人不是很明白了。

春天剛剛來臨的時候,氣候乍暖還寒,早晚溫差較大,中午豔陽高照,晚上很可能就寒潮來襲。而身體在經過一個寒冷的冬季以後,機體在棉衣的保護下,已經適應了那樣一個溫暖的環境,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血液循環相對緩慢,體溫調節係統的功能降低,抗病的能力也比較低。這時如果急於脫下棉衣,換上單薄的衣服,遇到天氣變化或倒春寒就容易受涼,引起感冒等。俗話還說“四月八,凍死鴨”。春天氣候變化大,忽冷忽熱,還是捂著點好。古人《攝生消息論》就說:“老人氣弱骨疏體怯,風冷易傷腠理,時備夾衣,溫暖易之,一重減一重,不可暴去。”即老人的棉衣不要太早脫掉,準備幾件夾衣根據天氣隨時增減。

至於秋天要凍,道理就正好相反。秋天的氣候是逐漸變冷的,人們隻有逐漸增加衣服,才能使機體逐漸適應氣候的變化。穿單薄點,身體還能經受寒冷的鍛煉,提高耐寒能力。假如在剛轉涼的時候就穿上棉衣,就會使機體和寒冷的接觸機會減少,得不到鍛煉,抗寒能力反會減弱,到了嚴寒的冬天必然不能適應,容易引起感冒、支氣管炎、扁桃體炎等疾病。所以,秋天要凍著點好。

但是,“春捂秋凍”並不是絕對的,不是說不管春天多溫暖也要捂,秋天多冷都要凍,這隻是相對的,要依據氣候變化適當增減衣物,才能保持身體健康,減少疾病的發生。

門前一樹椿,春菜不擔心

香椿又名香椿芽。椿芽是椿樹在早春枝頭上生長出來的帶紅色的嫩枝芽,因其清香濃鬱,故名香椿。早在漢朝,我們的祖先就食用香椿,從唐代起,它就和荔枝一樣成為南北兩大貢品,深受皇上及宮廷貴人的喜愛。宋代蘇武曾作《春菜》:“豈如吾蜀富冬蔬,霜葉露芽寒。”盛讚:“椿木實而葉香可啖。”清代人有春天吃椿芽的習俗,謂之“吃春”,寓有迎新之意。至今,香椿仍然是早春佳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