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藥理研究認為:甘草主含甘草甜素、甘草甙、甾甘露醇、β—固甾醇、糖類、有機酸等物質。因此甘草具有解毒作用、抗利尿作用、抑製組織胺引起的胃酸分泌作用,又有抗炎、抗過敏反應作用等。
具體來說,甘草的功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補脾益氣:用治脾胃虛弱、中氣不足、氣短乏力、食少便溏。
2.潤肺止咳:用治咳嗽氣喘,適當配伍後,不論寒熱虛實,皆可應用。
3.緩急止痛:適於腹中攣急作痛及四肢攣急疼痛,每與白芍同用。
緩和藥性:可用於緩解某些藥物的毒性和烈性病.性,並用以協調藥物間的聯合作用。
此外,由於甘草的根含有甘草籌甜素和多種其他藥用成分,甘草籌甜素易溶於水,比蔗糖要甜50倍。所以甘草不僅是著名中藥,還被應用在糖果、卷煙、醫藥和啤酒製造工業中作為調味劑,也可用於蜜餞果品中,如甘草橄欖、甘草梅子、甘草瓜子等。
甘草雖然應用廣泛,對身體健康有很多方麵的好處,但是凡事都要遵循適度原則,若長期或者大量食用甘草,恐怕會有不良後果。
當歸補血又通脈
民間有一則謎語:“五月底,六月初,佳人買紙糊窗戶,丈夫出門三年整,寄來書信一字無。”謎底是四種中藥:半夏、防風、當歸、白芷。其中“丈夫出門三年整”一句,打的就是當歸,丈夫出門已三年,應當趕快歸來。當歸寄托了思念和盼歸的情思,所以當歸又被稱為是“有情之藥”。
關於當歸的名稱由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古人娶妻為嗣續也,當歸調血,為女人要藥,有思夫之意,故有‘當歸’之名。”
民間有“當歸補血又通脈”的說法,下麵我們就具體講一下當歸的功效:
1.當歸甘溫質潤,為補血要藥,包括血虛引起的頭昏、眼花、心慌、疲倦、麵少血色、脈細無力等。著名的當歸補血湯,就由當歸和黃芪組成。如果再加入黨參、紅棗,補養氣血的功效更強。
2.當歸能活血,最宜用於婦女月經不調。由當歸與熟地黃、白芍、川芎配伍而成的四物湯,就是婦科調經的基本方。經行腹痛,可加香附、延胡索;經閉不通,可加桃仁、紅花。
3.當歸也宜用於疼痛病症。因為當歸有溫通經脈、活血止痛的功效。無論虛寒腹痛,或風濕關節疼痛,或跌打損傷淤血阻滯疼痛,都可使用當歸。
4.當歸也常用於癰疽瘡瘍。因為當歸可活血化淤,有消腫止痛、排膿生肌的功效。治療瘡瘍的名方“仙方活命飲”,就以當歸與赤芍、金銀花、炮山甲等同用。
5.當歸還宜用於血虛腸燥引起的大便秘結,因為當歸有養血潤腸的功效。常與肉蓯蓉、生首烏、火麻仁等潤腸藥配伍同用。
不過,我們都知道“是藥三分毒”的道理,即使功效再多、性能再溫潤的藥也同樣有人不適合。所以,在服用當歸前,大家應先谘詢醫生,特別是老人和孕婦要慎服。
這裏推薦一款可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潤腸通便的當歸米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