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長期慢性病,要堅持長期治療。另外,糖尿病本身病情也不斷發展變化,治療方法也要隨之改變。而糖尿病的監測更是需要患者本人來親自完成,因此,隻有糖尿病患者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糖尿病監測知識,掌握了一些糖尿病監測的基本技能,才會主動、積極配合醫生做好各項監測。首先,糖尿病患者必須清楚監測都包括哪些方麵。實際上糖尿病患者至少應進行以下幾項內容的監測:臨床表現、血糖水平監測、胰島功能監測、糖尿病並發症危險因素(肥胖、血脂、血壓等)的監測、糖尿病並發症的監測。
當然,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表現不是很顯著,但是,隻要用心觀察還是有一些蛛絲馬跡的。我們應該注意有沒有“三多一少”,有沒有疲乏無力;還應該注意觀察有沒有心慌、出汗異常;經常觀察尿量、尿的顏色是否有特殊變化;大便是否規律、正常;視力是否有變化;雙足的溫度、顏色是否正常。對於一些異常表現,不管它有多輕微,都有必要去醫院檢查一下。不要自己妄加判斷,自認為“可能是沒休息好造成的吧”或“一定是不小心??”,這時候的疏忽大意,有可能使你失去某些病的早期治療機會,造成終生遺憾。對糖尿病的態度,一概是“戰略上藐視它,戰術上重視它”。
對於一個糖尿病患者來說,必須把血糖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延緩並發症的發生、發展,所以說對血糖的監測會反應治療方案的實際效果;血糖又非常容易變化,許多因素都會影響到血糖水平,所以需要通過血糖的監測隨時調整治療方案。
糖尿病是與胰島β細胞功能密切相關的疾病,胰島 β細胞功能的監測可以幫助糖尿病的分型,可以幫助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可以指導用藥;可以幫助觀察治療效果等。
實際上,影響糖尿病並發症的因素不單單有血糖一項,其他一些因素如高血壓,高胰島素,血脂紊亂等也可引發糖尿病並發症。要達到糖尿病治療的最終目的———有效防止各種並發症的發生、發展,則必須隨時監測是否存在這些危險因素,如果已經存在,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控製。
到目前為止,盡管積極治療糖尿病,但並發症並不能在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中完全避免。通過監測,可以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延緩並發症的發展、惡化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的先兆
糖尿病患者有30%~8 0%可表現出皮膚的病變,一旦出現了這些皮膚損害,往往是糖尿病的先兆,所以尤其要引起注意。
1.皮膚愛感染
糖尿病發病時,病人的血糖升高,皮膚組織的糖原含量也增高,這樣就給黴菌、細菌創造了生長的環境。
有1/3的糖尿病病人並發有皮膚感染,例如,病人經常患有癤腫、毛囊炎、膿瘤病和癰腫等細菌感染。
糖尿病患者在口腔部位經常出現“鵝口瘡”,鵝口瘡是由一種稱為“念珠菌”的黴菌感染引起的。念珠菌感染還可以發生在指甲、男性的外生殖器龜頭上。
皮膚上的癬病也是由於黴菌感染造成的。糖尿病病人容易發生手癬、體癬、股癬、足癬等癬病。
2.皮膚愛瘙癢
糖尿病病人合並有皮膚瘙癢症狀的,占病人的l/5.這種瘙癢是一種全身性的、且非常頑固的症狀。在糖尿病的早期,這種瘙癢症狀非常多見。當病人經過治療,病情有明顯緩解的時候,皮膚瘙癢也可能逐步消失。
有的糖尿病病人患有周圍神經的病變。例如感覺異常,包括有皮膚麻木、針刺感、疼痛感或灼痛感等,所以有些病人在沒有發現糖尿病以前,經常先到皮膚科檢查。
有的病人下肢出汗減少或無汗,而當環境溫度增高時,患者其他部位出汗增多。
3.發生“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血管和神經病變而造成的供血不足、感覺障礙、並伴有感染的腳。其特點是創麵愈合緩慢,甚至遲遲無皮膚生長的現象,這是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並發症。患者感覺神經嚴重受損,從而使其痛覺、溫度減退,甚至喪失。痛覺的減退可使患者不能感覺到鞋內異物和鞋的擠壓,易導致外傷和摩擦傷。而溫度的減退可導致燙傷和凍傷。深部感覺減退的患者不能及時調節關節負重,可導致關節畸形,加大摩擦傷的機會,從而誘發足壞疽。
4.糖尿病性大皰病
糖尿病性大皰病是一種發生於患者手腳處的皮膚並發症。這種水皰突然發生,反複出現卻沒有任何自覺症狀。水皰大小不等,皰壁薄,皰內是澄清的液體,皰的外麵也沒有紅暈。一般經過數周可以自愈,或者消退後在皮上遺留有色素沉著。
這種大皰病往往發生在糖尿病病程長、全身狀況差並有嚴重並發症的患者身上,甚至可以導致死亡。
5.糖尿病性黃瘤
糖尿病性黃瘤是指膝、肘、背部或臀部的皮膚上突然出現成群從米粒到黃豆大小的黃色丘疹或小疙瘩(醫學上稱為“結節”)。這種黃瘤表麵有光澤,一般沒有瘙癢等自覺症狀,摸起來略比周圍的皮膚硬。
6.糖尿病性皮疹
這種皮膚改變常發生在小腿前麵,開始時是圓形或卵圓形暗紅色的丘疹,直徑隻有0.3厘米左右。這種丘疹有的分散存在,有的則群集在一起,表麵上有皮屑。皮疹消退以後,皮膚上會出現局部萎縮或色素沉著。
7.糖尿病性硬腫病
患有糖尿病性硬腫病的病人,背部、頸部及肩部的皮膚潮紅腫脹,肥厚隆起,用手按壓時,不會出“坑”,用手也捏不起這裏的皮膚,皮膚表麵的毛孔擴大,局部有像被火燒一樣的灼熱感覺。這種病情可以持續許多年,隻有當糖尿病控製以後,才能逐漸好轉。
糖尿病的早期診斷是困難的,但隻要中年朋友提高警惕,不諱疾忌醫,重視一些異常症狀,就會大大減少誤診、漏診的機會,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血糖的監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