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糖尿病
在健康狀態下,葡萄糖為腸道所吸收,並作為糖原貯存在肝髒等處,在需要時再分解成葡萄糖以供使用。小兒糖尿病是由分解葡萄糖的功能減弱,在肝髒以及腎髒和心髒裏積存多量的糖原和異質糖原,或者不能轉化糖原所引起。症狀有肝髒腫脹,或者因低血糖而引起痙攣,也可使心髒發生異常。
一直很健康的兒童,突然大量飲水,尿的次數和量也增加,沒有精神,體重也下降,嘴唇和皮膚幹燥。在這個過程中,光是昏昏沉沉地睡覺,很快就會陷入糖尿病性昏迷而導致危篤狀態。此症狀是由胰髒所分泌出來的胰島素的激素停止分泌所致。應立刻送往醫院,由專家製訂治療方案。
小兒低血糖症
血液中的葡萄糖減少,即可出現低血糖症狀,手足震顫、焦躁、麵色變紅、出冷汗或者嘔吐,嚴重時,意識蒙朧,並發生痙攣。在發作嚴重時,容易與癲癇和熱性痙攣相混淆,輕症時容易與自家中毒症混淆。反複發作以後,可損害腦功能。
在發作時,要立即讓小兒喝糖水,若能恢複精神,則該病恢複的可能性較大,應請專科醫生進行詳細檢查。
兒童糖尿病
近些年來,兒童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5%,且每年以10%的幅度上升,特別是II型糖尿病患兒增多。
糖尿病患者出現“年輕化”的趨勢,主要與兒童長期超量吃糖和高脂肪食物從而導致肥胖有關,飲食不當是罪魁禍首。現在很多孩子喜歡到洋快餐店,吃一些像炸薯條、漢堡包等高熱量、高油脂而又難消耗的食物,再加上嬌生慣養,吃得多,活動少,體重上升特別快,結果容易出現血糖過高的現象,從而引發糖尿病。
另外,喝牛奶也會增加某些兒童得糖尿病的危險。在以前的研究中,發現某些兒童喝牛奶引起他們對胰島素的免疫反應。但是,這其間的聯係被打破。I型糖尿病的典型特點是“自體免疫”反應,即身體的免疫係統攻擊了產生胰島素的胰腺細胞。芬蘭赫爾基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親屬有糖尿病的兒童。這些兒童在斷了人奶之後,或者喝牛奶或者不喝牛奶。在3個月大的時候,喂牛奶的嬰兒對牛胰島素產生了很高的免疫反應。這就是說,兒童期喝牛奶,會在高危險兒童的一生中增加患糖尿病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