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唐 第二篇我隻索坐幽亭梅花伴影——江采萍(710年-7(1 / 3)

選入宮:香飄十裏長

那年,宦官高力士出使閩粵一帶,在次年春季回宮,采辦得許多奇花異草,又有鸚鵡、白鶴、彩鹿,散放在禦花園中。一時轟動了合宮妃嬪,都來引逗玩弄。

玄宗在勤政樓賜宴,為高力士接風洗塵,直飲到黃昏月上,高力士才悄悄奏道:“臣此次南行,還為陛下物色得一枝解語花!願陛下屏退左右,下閣觀賞。”玄宗下閣去,隻見月移花影,滿地如繡,映照在月石台階上,一片皎潔。廊下鋪設著寶座,玄宗才坐定,遠遠一陣香風從花下吹來,夾著環珮丁當。往階下望去,隻見一對雉尾擁著一個美人兒,冉冉地從花下行來,走上白石台階。

月光照在她的粉臉上,凝脂團粉一般,又嫵媚又飄逸,真是羞花閉月,且她披著霧縠雲裙,手握一枝梅花,疏影橫斜,玄宗幾疑是月裏嫦娥下臨塵世。直看到那美人盈盈下拜,嬌聲道“奴婢江采萍見駕,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玄宗才回過神來,忙親自下座伸手去扶起。再細看那張粉臉,隻見眉彎入鬢,星眼羞斜,樂得玄宗連呼美人,當夜就在翠華西閣臨幸了她。

因為江采萍素愛梅花,第二天玄宗就下旨封她為梅妃。

為這愛梅的妃子,玄宗用心良苦,下詔令各地官員上貢梅株。地方官員聞得皇上詔書,急忙承辦。近至漢中深山,遠至洛陽、開封,連根帶泥將梅樹以車馬運至長安宮中,盡是古貌枝虯。大唐芙蓉園裏便出現一片梅園,園中有處梅屋,專供梅妃賞花。

玄宗與梅妃恩恩愛愛,常流連於梅林之中,雙影徘徊。其間,梅妃作《絢窗》一詩,詩意大抵是夫妻恩愛,永到白頭。可惜已經失傳,全唐詩僅收錄了她寥寥的幾首詩。

梅妃平日淡妝雅服,愈顯得姿色清秀,又素有詠絮之才,除吟詩外又善作賦,玄宗十分歎賞。她生性愛梅,前庭後院,遍種梅花。院中有一亭,玄宗親筆題“梅亭”匾額。每值梅花開時,梅妃就在亭中吟詩賞玩,直到黃昏月上,仍不舍得離去。梅妃天性潔淨,她的妝台繡榻,打掃得絕無半點灰塵。

一日,兩人暢遊梅園,相談甚歡。玄宗道:“久聞愛妃才高,入宮前所作詩文,翰林諸臣無不讚歎稱絕,卿既愛梅,何不以梅花為詩?”

梅妃答道:“臣妾村野陋質,怎有大雅之作?謹以詠梅小詩聊為陛下佐酒。”隨即吟出:

一枝疏影素,獨抗寒霜冷。

早晚散幽香,香飄十裏長。

當時的嶺南刺史韋應物,蘇州刺史劉禹錫,皆是文壇領軍人物,聽聞梅妃愛梅,能詩善文,很是敬佩。因此挑選奇梅百品,星夜兼程送到長安進獻。這些梅花,骨幹遒勁,枝條疏朗,梅妃一眼便知絕非尋常之物。玄宗見梅妃如此高興,便重賞兩位,並把梅妃詩作賜給二人觀賞。兩位大家讀後讚道:“果然詩如其人,是仙中女子啊!”

恩情寵:輕盈綠腰舞

江采萍的清麗出塵,是福建莆田的一方山水所獨賦,更是秉承了家族遺世獨立之風。其父江仲遜是詩書滿腹的秀才,同時也是懸壺濟世的醫生。江采萍是家中獨女,自小聰慧靈秀,能詩能文,九歲就能背誦許多詩歌名篇,十五歲時即已寫得一手好文章,所寫八篇賦文傳誦一時,是當時有名的小才女,被譽為福建第一個女詩人。

江采萍不僅長於詩文,還通樂器,善歌舞,而且嬌俏美麗,氣質不凡,是個才貌雙全的奇女子。當年她自製《驚鴻曲》,婉轉動人,且兼玄宗賜玉笛一支,每在清風明月下一吹,玄宗就感覺飄飄欲仙。梅妃又作驚鴻舞,和著樂拍進退疾徐,如繁花滿眼錦繡。那時的玄宗對她簡直愛得不能再愛了,說梅妃事事皆能,戲稱她為梅精。

玄宗常召宗室進宮,說笑飲宴。每遇宴會,玄宗必令梅妃隨侍在側。中秋節那天,玄宗又召宗室在宮中宴會,玄宗當眾稱讚梅妃道:“當日梅精吹白玉笛,作驚鴻舞,滿座光輝,今日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美皆備,梅妃可否為諸王再舞一次?”

諸位王爺都拍手稱好,梅妃粉麵含羞,身披舞衣,翩然起舞。裙裾翻飛,衣帶飄逸流暢,贏得滿堂喝彩,後有詩人寫詩讚道:

南國有佳人,輕盈綠腰舞。

華筵九秋暮,飛袂拂雲雨。

翩如蘭笤翠,宛如遊龍舉。

越豔罷前溪,吳姬停白紵。

翩翩佳人,讓吳越的美人都看呆了,諸王就更加合不攏嘴了。

飲至半酣,內監獻上一筐黃橙,說采自禦園,特獻給萬歲爺嚐新。玄宗見橙色金黃,甜味飄香,就吩咐賞給諸王分嚐,內監便給每位王爺席前送上黃橙十枚。梅妃隨身佩有小金刀,當即拿金刀破橙,獻給萬歲進食。玄宗歡快,又命梅妃替各位王爺剖橙。王爺們見梅妃親自過來替他們破橙子,慌得個個起身,局促不安,頭也不敢抬,大氣兒也不敢喘。梅妃輪流走到每位王爺跟前,破開一個橙子。待輪到漢王時,他竟悄悄伸過靴尖去,輕輕貼在梅妃的鞋尖上。

這漢王平日倚仗自己是皇弟,皇帝又凡事容忍,所以強占的良家美女不計其數。漢王早聽說梅妃天姿國色,今日玄宗賜宴,一見梅妃果然秀媚動人,怎經得住梅妃走近眼前,十指玲瓏地剝著橙皮,漢王頓時心癢難耐,隻因萬歲爺在跟前,不敢抬頭平視。他低著頭,躬著身,兩道目光卻直注梅妃裙下。卻好一陣風來,吹動裙擺,露出那雙小巧的鞋尖來,嵌著明珠,繡著彩花,漢王的色膽立時包了天。

梅妃卻氣得粉臉變色,放下手中破了一半的橙子,轉身就向萬歲推說:適因珠履脫鈕,需要縫結,不能伺筵。然後告辭下閣去了。

玄宗席罷來看望梅妃時,梅妃猶麵有餘怒,一問才知是漢王調戲了她。梅妃原以為萬歲必定大怒,誰知玄宗嗬嗬一笑,說美人麵前有此一舉也是情有可原,畢竟情不自禁嘛。梅妃見玄宗以兄弟之情為重,就也沒再說什麼,隻是心中怏怏,不知自己在玄宗心裏究竟是何地位。

入冷宮:柳葉雙眉久不描

梅妃喜靜,玄宗和她說話,她總是抿著朱唇,微微一笑。一笑中,盡現無限嬌媚,把個風流天子整日迷醉在妝閣中。滿朝文武望眼欲穿,打發高力士進宮探望,卻總是撞見玄宗懷裏擁著梅妃,拿著彩筆替她畫眉兒,或是捧著那雙玉手修指甲。高力士見此情形,也不敢進去打擾。

一晃到了大祭之期,李林甫進宮麵請聖上祭祀皇陵。因為要出宮十多日,玄宗想把梅妃也帶去。可祖宗定例,非皇後不能親與祭祀。玄宗早就有心把梅妃立為皇後,隻是怕臣下不服,且梅妃已有三個月的身孕,不耐車馬之勞。玄宗於是讓梅妃在宮中靜養,滿心期待她產下皇子來就立為皇後。

誰知玄宗隻離別了十多天,梅妃就害了相思病。玄宗回來後,見她雙鬢飄蓬,眉峰翠損,粉腮消瘦,不禁非常心疼,就終日陪伴著梅妃,在房中料理湯藥,寸步不離。可一連五六天的高燒,到底還是讓梅妃腹中的皇子小產了。

小產後的梅妃身體愈見虛弱,玄宗一麵痛惜流產的皇子,一麵傳禦醫給梅妃服藥調理。

梅妃這一病可鬧出大事了,她不能再陪皇帝尋歡作樂,這風流天子久曠起來,心可就飛出去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楊玉環乘虛入宮。

一個新歡,一個舊愛,梅妃有絕世才華,楊玉環秉天姿國色,在玄宗的心裏,原是兩個都舍不下的,常把梅妃和楊妃召在一處,好言撫慰她二人仿效娥皇、女英,親若姐妹,和比骨肉。可是兩人背地裏卻各避著路,不肯相見。

三十五歲那年,楊玉環冊封為貴妃,梅妃的地位急轉直下。

楊貴妃生性狷狹,很容易嫉妒吃醋,常常直呼梅妃為“梅精”。梅妃也常私下稱楊貴妃為“肥婢”。

梅妃生性柔和清高,而楊貴妃卻心機靈利,趁著玄宗沉醉在溫柔鄉中,在枕上說盡了梅妃的壞話。於是梅妃那裏漸漸皇恩冷淡下來,再後來,玄宗竟聽信了楊貴妃的讒言,下旨將梅妃遷入上陽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