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歌妓:人在武陵微醉
宋代由於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大將們都回老家“腐敗”去了,所以北宋官員有享樂的傳統。加上當時國富民強,所以到處輕歌曼舞。
宋時的歌妓不管是賣藝的還是賣身的,大都擅長歌唱,不但相貌嬌美,才情也很出眾,如詞人李之問在京師遇歌妓聶勝瓊,“見而悅之,遂與結好”,臨別時聶勝瓊還作了首《鷓鴣天》給李之問:
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陽關曲,別個人人第五程。
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這首詞李之問藏在行李裏,回家後被他老婆看到了。李之問挺老實,就說了實情。他老婆居然沒有大罵,反而覺得聶勝瓊的詞句清俊,是個很難得的才女,竟變賣自己的首飾資助李之問將她贖娶回家。聶勝瓊的詞不但感動了男人,而且融化了情敵的妒意,一時傳為奇談佳話。
而本文要說的嚴蕊更是個不同尋常的歌妓。她的故事最早見於洪邁的《夷堅誌》和周密的《齊東野語》,但據周密說他是從故事發生地了解的,記載得更為真實詳盡。《二刻拍案驚奇》中也有一篇講嚴蕊的故事。這裏主要根據《齊東野語》來講訴。
嚴蕊原姓周,字幼芳,籍貫浙江台州。出生於書香門第,後家境敗落,淪為營妓,改藝名為嚴蕊。善操琴、弈棋、歌舞、絲竹、書畫,學識通曉古今,詩詞語意清新,四方聞名,常有不遠千裏慕名相訪之人。
那天,春風和煦,桃花芬芳。台州太守唐仲友在花園擺下酒宴,邀請當地文人墨客和嚴蕊,共賞桃花,插柳鬧春,並以“桃柳相依”為題,要各位賓客寫首詩詞,他自己則揮筆寫出《清平樂》:
紅豆釀酒,桃柳怎執手?仙邀月友伊消愁,冷冷清清幽幽。
借問此去蓬萊,青鳥當空飛悠。桃葉題盡春秋,寒露折盡苦柳。
唐太守是進士出身,借物用典寓深情,此詞剛出,來賓齊拍手叫好。嚴蕊落落大方走到唐太守身旁,靜靜看一會兒,就一邊瀟灑揮筆,一邊輕吟低唱,緩緩寫出《清平樂(和唐仲友)》:
臨風把酒,桃柳可執手。邀來雲仙與月友,春風吹拂牽手。
借問此去蓬萊,青鳥為我導遊。柳葉流露衷腸,桃劍銘刻思愁。
隨著嚴蕊停墨筆,止吟唱,舉座皆驚,齊聲喝彩。唐仲友也不由驚訝一番,感歎嚴蕊果然名不虛傳,此詞不但意境縱橫開闊,奔放恣肆,而且知我心,合我意,乃我知音。
他命嚴蕊作一首吟桃花的詞,當時桃樹上桃花很多,紅的白的都有,嚴蕊便唱《如夢令》: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
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這首詞初看一般,不過細品一下,卻發現意兼雙關。所謂“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雖明寫桃花,但想想像嚴蕊這樣的歌妓,整天侍侯男人,妻不是妻,妾不是妾,難道不也有這“道是”、“不是”的尷尬意味嗎?而最後這句“武陵微醉”大有講究,武陵源又叫桃花源,切合桃花一題,且後世常用“入桃源”來比喻男人得到某個女人。嚴蕊此處明寫桃花,道的卻是自己,滿腔酸楚不著行跡,融化於詞句之中。
唐太守大為讚歎,賞給嚴蕊兩匹雙絲細絹。
這年七夕,唐太守府中來了個姓謝的客人。這人聽說嚴蕊才學出眾,就想考考嚴蕊,讓嚴蕊作一首詞,而且要限韻,用他的姓“謝”為韻,嚴蕊沒等酒斟完就作成一首《鵲橋仙》: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謝。穿針人在合歡樓,正月露,玉盤高瀉。
蛛忙鵲懶,耕慵織倦,空做古今佳話。人間剛道來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
月下空合歡,未知來年期。
姓謝的聽了,欽佩不已,在嚴蕊那兒住了多半年,花了不少銀子,據說是“盡客囊橐饋贈之而歸”。看來嚴蕊也是賣藝又賣身的,其實既然身為歌妓,也很難不逢場作戲。
蒙冤獄:不是愛風塵
1182年,唐仲友為嚴蕊落籍,回黃岩與母居住。同年,浙東常平使朱熹巡行台州,因唐仲友的永康學派反對朱熹的理學,朱熹連上六疏彈劾唐仲友,其中第三、第四狀論及唐仲友與嚴蕊風化之罪,下令黃岩通判抓捕嚴蕊,關押在台州和紹興,施以鞭笞,逼其招供。
朱熹想治唐仲友的罪,於是就從“男女關係和作風問題”下手來整倒老唐。嚴蕊平日裏在樂營教習歌舞,身為官妓,必須無條件地應承官差,隨喊隨到,但是官妓不得向官員提供性服務,宋朝明文規定:“官府有酒皆召歌妓承應,隻站著歌唱送酒,不許有私侍寢席”。也就是說隻能兩陪不能三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