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他表麵上“友愛”兄弟。對於“諸王阿哥,俱當以大度包容,使有才者不為忌,無才者以為靠”,胤禛以“不結黨”、“不結怨”的主要原則,把處理好兄弟之間的關係,作為自己爭奪帝位的事業中僅次於誠孝皇父的重要事情。諸兄弟之間,結黨必結怨。胤禛沒有參加皇太子黨,也沒有參加皇八子黨。他既誠孝皇父,也友愛兄弟,這使他安然無恙地躲避開皇父與兄弟兩方麵的矢鏃。
此外,胤禛極力表現出自己的勤勉敬業。凡是皇父交辦的事情,都竭盡全力去辦好,既使皇父滿意,也使朝臣口碑相傳。胤禛的性格有兩個特點一是喜怒不定,二是遇事急躁。胤禛曾對大臣說“皇考每訓朕,諸事當戒急用忍。屢降旨,朕敬書於居室之所,觀瞻自警。”胤禛繼位後,定做了“戒急用忍”掉牌,為座右銘,用以警示。
在皇太子第一次被廢之後,最熱衷儲位的八阿哥基本出局。在太子第二次被廢後,八阿哥及其支持者九阿哥等都成為十四阿哥胤禵的支持者。本來就有稱帝之心的胤禵,在兩位異母兄長的擁戴下,又怎能擺脫對儲位的覬覦?十四阿哥現在完全是躍躍欲試了。而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在康熙五十七年即1718年對西藏的入侵也的確為十四阿哥提供了一次展示才幹的機會。康熙特任命十四阿哥為撫遠大將軍,率領軍隊討伐策妄阿拉布坦。康熙在諭令中明確提出“十四阿哥既授為撫遠大將軍統兵前去,其蠹用正黃旗之蠹”。
正黃旗是皇帝自將的上三旗之一,允許十四阿哥使用“正黃旗之蠹”,就是對撫遠大將軍代天子出征身份的肯定。在儲位已經空缺將近七年的情況下,這樣一種任命自然會引起同儲位有關的種種猜測及分析。
但對於十四阿哥這一不尋常的任命,德妃卻興奮不起來,即使十四阿哥建功軍前,即使皇帝真的立儲十四阿哥,皇太子也不是好當的!廢太子就是前車之鑒。那些皇子不必說,就是一母同胞的四阿哥也夠胤禵應付的。德妃時時刻刻都在為兩個兒子擔心著。
十四阿哥在平定西陲返回北京後,康熙又令他去坐鎮西寧,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以至九阿哥失望地說“皇父明是不要十四阿哥成功,恐怕成功後難於安頓他!”所謂“難於安頓”就是不想把皇太子的位置給胤禵。
康熙晚年因其諸子皇位繼承糾葛而大傷元氣,鬱結不已。他曾說“日後朕躬考終,必至將朕置乾清宮內,爾等束甲相爭耳!”康熙以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晚年境況來自喻齊桓公晚年,五個兒子樹黨爭位。齊桓公剛死,諸子相攻,箭射在屍體上,也沒有人顧及。其屍體在床上67天沒法入殮,以至蛆蟲爬出窗外。由此,可以透出晚年康熙大帝麵對諸子奪儲的悲苦而無奈的心情。
那麼康熙心目中的繼承人到底是誰?
他的孫子弘曆愈發使得皇儲人選變得撲朔迷離。弘曆是雍親王第四子,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即1711年9月25日生於雍親王府。
康熙六十一年即1722年年三月,12歲的弘曆第一次見到69歲的祖父,聰睿過人的弘曆,不僅讀書多,而且過目不忘,康熙決定把弘曆留在身邊。康熙有幾十個孫子,但隻有弘曆如此贏得祖父的格外垂愛。
弘曆被留在康熙的身邊,也許就是個信號?表明老皇帝很想把皇位傳給孫子弘曆。如果皇帝真的這樣考慮,就會影響到四阿哥,總不能越過四阿哥直接把皇位傳給孫子吧?那麼,事情接著會如何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