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憐取眼前人(1 / 1)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晏殊《浣溪沙》

這首詞也是在寫離別之情,那麼這種離別之情一直彌漫,彌漫,彌漫開來占滿了整個空間,所謂“滿目山河空念遠”,這個框架空間就非常大,整個空間都隻有離情了。那麼作者痛惜時光的流逝,痛惜有情人的離別,於是就抓緊時間,在“眼前人”身上落實自己的情感。

祖席離歌,長亭別宴。香塵已隔猶回麵。居人匹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轉。

畫閣魂消,高樓目斷。斜陽隻送平波遠。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晏殊《浣溪沙》

晏殊還有一些送別詞寫得比較超脫,比如這首《踏莎行》,就是在寫送別的過程。“行人”坐船已經遠去,送別的人卻還站在馬匹旁邊久久地眺望著。那麼下片把這種離別之情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畫閣中居住的人,也就是剛才那位送別的人,他無法忍受離情的折磨,隻好登上高樓縱目遠望,他看見的是西去的斜陽映照著平靜的水波,無聲地流向遠方。隨著行人的遠去,無窮無盡的離愁隨之蔓延,乃至“天涯地角”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