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楊芳草長亭路(1 / 1)

晏殊的詞,最適合帶到江南三月的古鎮中去讀。此時,簷牙處的燕子淺淺低回,石階邊的綠痕漸漸洇上。趁著那幽幽的茶煙,翻開這一冊《珠玉詞》,直看到斜陽卻照深深院。那一份深婉蘊籍的情致,就此沁於心中,那一份雍容優雅的氣度,也長伴於胸懷。

那樣一個溫潤的環境中,看看晏殊的詞如何寫出相思愁苦,確定是一種享受。《玉樓春》、《浣溪沙》、《踏莎行》等都寫了情人間的離別,表現了作者因離別產生的相思愁苦。詞流行於花前月下的歌舞酒宴之間,由妙齡歌妓曼聲演唱,所抒發的主要是男女兩性之間的戀情相思。北宋初年的詞作,因社會環境的改變而淡化了戀情相思的抒寫。因此,不是詞的“本色”創作。晏殊生活的年代,北宋社會風氣再度發生變化,享樂風氣已經形成。所以晏殊他在男女戀情相思方麵就有了很多的表現,有很多名篇。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情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時窮,隻有相思無盡處。

——晏殊《玉樓春》

這首詞以閨中少婦的口吻,極寫相思之苦。開篇從“綠楊芳草”連及告別的“長亭”和離人遠去之“路”,於是,便產生了因年少無知而把離別看得過於輕易的悔恨之感。“樓頭殘夢”兩句就是這種情感的升華,它形象具體,把讀者帶進了一個如夢如幻的廣闊的藝術空間。那麼五更時候的鍾聲傳來耳際,三月的細雨敲打著,花片飄落大地,還有那傾吐“離恨”的喁喁絮語。下片,緊接著便是這種“絮語”的詩化。雖然這個“絮語”有點嘮叨,但是這一切都來自於這個思婦的內心深處。詞人善於把一般人心中所有,但很難以用筆墨描寫的感受給和盤托出,寫得非常有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