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趙佶 才子皇帝:做個詞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1 / 2)

玉京曾憶昔繁華,萬裏帝王家。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

——趙佶《眼兒媚》

這是北宋第八任皇帝宋徽宗趙佶被金人跨國抓捕帶到金國境內之後所寫。

回想起舊日汴京城的繁華,那個時候大宋的萬裏河山都是我們趙家的。那裏有皇家園林瓊林,也有用玉石精心鑲嵌的金鸞殿。每天早晨都有專人奏起悠揚動聽的弦管,晚上有專人吹笙彈琵琶。

如今多麼淒涼,那如花的城市開封,已經離開我了,想念故土的那種情結如春夢一般纏繞著這遙遠的胡人的沙漠。家在哪裏呢?我隻能忍著悲哀含淚聽著這淒涼的羌笛聲,一遍遍地吹著《落梅花》的哀曲。

“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皇帝詞人,除了後主李煜便是這宋徽宗了。曆史在此處驚人地相似,同是風流帝王,又同為亡國之君;兩個人都是才子皇帝,喜歡詩詞書畫,癡迷藝術但不擅長治國安邦;國家都亡在了自己的手上;最終都成了寄人籬下的亡國奴,都慘死在異國他鄉,誠如明人《良齋雜說》這樣說:“李後主亡國,最為可憐,宋徽宗其後身也。”

後主李煜是後代推崇的才子,卻也是亡國受俘之君,這樣一個殘酷現實,又如讖言應驗一般,到底又發生在了宋徽宗趙佶的身上,他不但詩詞書畫造詣極高,經曆也和後主李煜驚人的相似。

“做個詞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據史料記載,在宋徽宗趙佶降生之前,其父宋神宗曾到秘書省觀看收藏的南唐後主李煜的畫像,“見其人物儼雅,再三歎訝”,隨後就生下了宋徽宗趙佶,“生時夢李主來謁,所以文采風流,過李主百倍”。這種後主李煜托生的傳說固然不足為信,但在宋徽宗趙佶身上,的確有後主李煜的影子。宋徽宗趙佶自幼愛好筆墨、丹青、騎馬、射箭、蹴鞠,對奇花異石、飛禽走獸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在書法繪畫方麵,更是表現出非凡的天賦。可以說,宋徽宗趙佶的文采風流,與後主李煜相比有過之而不及。論作詞,後主李煜勝宋徽宗趙佶、若論書畫,宋徽宗趙佶又強過後主李煜。更為不同的是,後主李煜信佛教,而宋徽宗趙佶信奉道教。哲宗皇帝無子,皇嗣未立。曾密遣黃門中人往泰州天慶觀詢問一道人徐神翁關於子嗣之事。徐隻書“吉人”兩字。哲宗將此事問於朝廷,左右都不知兩字所指。宋徽宗趙佶是吉人自有天相,後哲宗薨,向太後立徽宗為帝。當初“吉人”兩字剛好射中宋徽宗趙佶的名“佶”字。在後來當政的時間中,宋徽宗趙佶對道教情有獨鍾,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宮觀,並設道官二十六階,發給道士俸祿。宋徽宗趙佶經常請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認為不吉利,他就改稱10月10日;宋徽宗趙佶的生肖為狗,就下令禁止汴京城內屠狗。

宋徽宗趙佶多次下詔搜訪道書,設立經局,整理校勘道籍,政和年間編成的《政和萬壽道藏》是我國第一部全部刊行的《道藏》。他下令編寫的“道史”和“仙史”,也是我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道教史和道教神化人物傳記。宋徽宗還親自作《禦注道德經》、《禦注衝虛至德真經》和《南華真經逍遙遊指歸》等書,使我國道籍研究有了完備的資料。宋徽宗趙佶把道教放在其他宗教之上,僅皇家出錢養活的職業道士就有兩萬多人,這些人很體麵地出入宮廷,名頭顯赫,叫“金門羽客”。

俗語十道九醫;道教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扮演了地方醫療機構的角色。宋徽宗在地方上大建宮觀,他的一個想法就是把當時先進的醫療送到基層——是他作為道君皇帝的惠政之一。

宋徽宗趙佶信道而不信佛,誠如蔡京勸他,通過縱欲的采陰補陽,在享盡人間樂事的同時,還可以成仙。宋徽宗趙佶便派人從全國各地精心選擇了一萬多名天真美麗的少女,作為他采陰補陽的“補品”,蔡京說這些“補品”可以幫他求得長生。宋徽宗趙佶用來藏這些嬌嬌女的金屋就在從後宮到萬歲山的特殊別苑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