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大明定國紅塵風雲酷 第二章 舉事成基業(2 / 3)

第二天一到定遠,劉基遠遠就見城中擁出一大隊人馬,旌旗招展,刀槍鮮明,馬上的諸將個個威風凜凜,正中的一人生得熊腰虎背,器宇不凡,知道是朱元璋親自出城來了,不覺心滿意足,忙立在道旁,由宋濂上前稟白。

果然是元璋親自率領徐達、常遇春、李善長、花雲、華雲龍、鄧愈、葉琛、章溢等一班文武將領出城迎接。元璋聽了宋濂的話,忙跳下雕鞍,諸將也紛紛下騎,劉基這才過來謁見元璋,隻長揖不拜。元璋不僅不怪,反而再三恭敬說:“得劉先生來此,真是三生有幸了。”劉基也忙謙讓著,然後元璋叫備過馬匹,和劉基並馬入城。諸將也上了馬,一路護擁著進城。

到了定遠館署前下馬,元璋邀劉基進了大廳,分賓主坐下。葉琛、宋濂等分坐下首,諸將卻旁立在階下。元璋又說了諸多仰慕的話,劉基也自謙了一番,兩人漸漸講到了政事,劉基對答如流,把個朱元璋樂得心花怒放,連連讚歎不絕。這時東廊下走出了胡大海來,瞧著劉基笑道:“主公那樣地看重他,俺隻當他有三頭六臂呢,原來也是個窮酸腮腐朽脖兒,叫他來有什麼用處,值得這般恭敬!?”這幾句話,說得廳堂上下的文武將領都忍不住笑起來。元璋勃然變色,大喝道:“你這黑廝懂得什麼,還不給我退出去!”大海見元璋發怒,回身伸了伸舌頭,忙走了。

朱元璋請教定天下的方略,劉伯溫說道:“金陵有王氣,取了它作為基礎,然後一鼓作氣直下西南,天下就不難定了。”元璋笑道:“先生的意思,正和我相同。”說著便命擺上筵席來,和伯溫對飲,徐達等諸人便都散去。隻有一個沐英隨侍在朱元璋的旁邊。朱元璋和劉伯溫直吃到三更天才共入署後安息。

5、智取金陵奠定基業

幾經鏖戰,徐達攻下蘭陵,飛馬去報知元璋。這時朱元璋也攻破了金陵,在城中安民了。金陵城池鞏固,更兼有赤福壽的智勇忠心,怎麼會被朱元璋攻陷呢?原來這全靠了劉伯溫軍師的運籌帷幄。他叫軍中捏造謠言,隻說張士誠襲取濠州。

元兵探得這個消息,讓朵察耐非常歡喜:“濠州是朱元璋的根本,他的將領家屬都在那裏,若張士誠果然去攻濠州,元璋非渡江回兵救援不可。咱們乘他退兵的當口,合力追殺他一陣,給他來一個片甲不還。”赤福壽也感覺他說得有理,於是傳令兵士們預備追剿敵軍。朵察耐便不時上城,親自來嘹望元璋的兵寨。到了第四天早上,果然見元璋的兵馬一個個身負行裝,一副馬上要起程的樣兒,朵察耐忙來見赤福壽說:“朱元璋的營壘已拔,隻怕今夜就要潛行渡江了!”赤福壽輕輕搖搖頭,說:“元璋平日詭計極多,咱們且看他真個退兵了,再引軍去追殺不遲。”朵察耐唯唯退出,私下和軍士們說道:“敵兵受後方的牽製,已無心戀戰,此時若出去殺他一陣,包管讓他們抱頭鼠竄片甲不留,奈何不過老王爺膽小!眼下若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敵兵一過江,那我們可就完了。”兵士們聽說,都摩拳擦掌要去廝殺。

看看天色晚下來,這裏劉伯溫點鼓傳將,命常遇春、花雲、繆大亨、呂懷玉、俞通海、沐英、鄧愈、鄭遇春一班戰將進帳授了密計,隻留耿炳文、方剛等護衛中軍,餘下都遣發出去。伯溫調度停當,自己和元璋、李善長等拔寨起行。城內朵察耐望見,忙去報知赤福壽,一定要領兵去追趕。赤福壽不同意,說:“你在這裏守住城池,待我出兵去追,以便見機行事,免得落入他們的奸計。”朵察耐聽了,滿心的不高興,又不好違忤,隻好領命去守城。

然後赤福壽自引了五千名飛虎兵,出城尾隨朱元璋的兵馬。他想待元璋兵馬一半渡了江時才去痛擊,使他們首尾不顧,自然大獲全勝了。誰知元璋領兵一到了江口,便激昂悲壯地對將士們說道:“我們現在前有大江卻沒渡船,後又有追兵也不能退回去,進退都是一死,不如回去和他們拚個死活,絕處才能逢生。”兵士們頓時齊聲應和:“情願死戰!”元璋大喜,當即命前隊改作後隊,呐喊一聲就向元兵衝殺過來,真是以一當十,飛虎兵哪裏擋得住,紛紛向後敗退。

赤福壽還不知是計,隻當敵兵被追得急了,困獸猶鬥而已,所以力喝兵士不許倒退,並斬了兩個隊長,卻一點也不見效,那敵兵似潮湧般衝殺過來。赤福壽也立腳不住,隻好下令且戰且走,才走了半裏多路,猛聽得一聲炮響,元璋的大隊兵馬殺到,左有常遇春、呂懷玉,右有繆大亨、花雲,背後是鄧愈、鄭遇春殺來,前麵朱元璋親自督兵同方剛、耿炳文奮勇衝鋒,赤福壽四麵受敵,五千飛虎兵早已大敗,各自奔逃。

赤福壽大怒,揮著大刀狠命地剛殺出重圍,那四麵的兵馬就又圍了上來。殺退一重就又圍上一重,左衝右突總是殺不出去。正在危急的時候,忽然一彪人馬殺到,卻是朵察耐領了傾城的兵馬來救赤福壽。赤福壽驚問他:“你如何得知俺兵敗被圍?”朵察耐道:“剛才王爺派人來城下求救,命末將速來相援,故領兵到此。”

赤福壽頓足道:“這是賊人的奸計,你怎麼能相信他?!趕快回去保城要緊!”朵察耐頓時心慌不已,和赤福壽合兵一起,一路飛奔,剛殺到城下,隻聽得那城上一聲鼓響,火把齊明。沐英在城樓上大叫道:“老王爺不必氣惱,俺已占得城池了。”赤福壽大怒,待要令軍士攻城,城中的俞通海已領兵殺出,後麵朱元璋大軍趕到,把赤福壽和朵察耐圍在核心。常遇春、花雲等曉得赤福壽勇猛,因此都不來交戰,隻是把他圍住了,令軍士們一遍遍叫道:“赤福壽快快下馬受綁!赤福壽快快下馬受綁!赤福壽快快下馬受綁!”氣得赤福壽咆哮如雷,幾次衝殺出去都被強弩射了回來。

天色已經發白,赤福壽已殺得人困馬乏,渾身上下濺的血,把裏麵的內衣都染紅了,再回顧一下自己身邊的士卒,隻剩得寥寥十餘騎,飛虎兵一個也沒有了。估計是不能脫身的了,便咬著牙恨恨地罵朵察耐道:“都是你這個渾人弄壞的事。”說罷拔出劍來把朵察耐砍作兩段,然後赤福壽仰天長歎道:“老臣不能盡心保國,今日惟有追隨先帝去了。”說罷淚如雨下,然後高叫了三聲“聖上”,提起龍泉劍就向自己的頸上揮去,可憐一個赤膽忠心的老王爺,一縷忠魂直往閻羅殿而去了。

赤福壽死節後,他的屍身居然端坐在棗騮馬上,手提著大刀挺然不倒。元璋見了非常詫異,不禁讚歎道:“好一個忠烈的老王爺!老王爺,你放心吧,我這裏兵馬進城,斷不擾害百姓,並將老王爺的眷屬派人護送出城,命他們收葬老王爺就是了。”元璋這句話還不曾說完,赤福壽的屍體便撲地倒了。兵士們都震驚得搖頭咋舌,常遇春等一班將領也無不嗟歎。

元璋軍馬進城,安民已畢,請出赤福壽的家眷,並幫著家眷們治喪,用王爺的衣冠盛殮了赤福壽。元璋還親自哭奠了一番,著沐英護送赤福壽的靈柩和家眷出城,沿途的百姓和赤福壽手下的將校降卒,一齊來哭送,悲聲遍野,無限淒涼。

6、火燒陳友諒

曆史將永遠記下這樣的一筆:元至正十六年即公元1356年,朱元璋渡江攻下集慶(南京),將集慶改名為應天。意思是說他要順應天命,推翻元朝,削平群雄,自己當皇帝。

朱元璋得了南京的當時,正在和諸將慶賀,忽警探報來,蘄水徐壽輝被部下沔陽人陳友諒殺死,陳友諒統其部眾領兵東下,迭陷了安慶、瑞州,又攻破了池州,現在竟來襲取太平。太平守將陳野先和吳禎星夜差人到金陵來告急。元璋得了這消息,不覺大驚道:“太平如其有失,江南都非我所有了。”當時便飛檄徐達,令他趕緊往援太平,元璋自己和劉基、常遇春等親統大軍與陳友諒交戰,留花雲和沐英駐守金陵。

徐達得到元璋的命令,叫俞通海屯兵蘭陵,便領了郭英、廖永安等兼程去救太平。第一次和陳友諒軍馬相遇,戰了個不分勝負。隔不幾天,元璋的大軍也到了。友諒的領兵將官傅友德聽說元璋親自來了,便退兵十裏下寨。

陳友諒這時已自號漢王,頒檄四方。他聞知朱元璋兵到,傅友德反退十裏,不禁大怒道:“友德難道有了異心嗎?”於是不問皂白,把傅友德的兄弟親友及妻孥等一齊綁起來殺了。友德在軍中得知友諒殺了他的兄弟家屬,大哭了一場,連夜領了部眾來投誠元璋,元璋好言撫慰,並授友德為都總官。

傅友德本是陳友諒部下驍將,投了元璋後,各處招降同伴,三日中連降了龍興、瑞州,又破了池州。陳友諒聞報大怒,打算親統大軍,來和元璋交戰。部將張定邊在旁道:“元璋聲勢正盛,與其直接與他爭鋒,不如搗他的金陵,讓他首尾不及相顧,則可不戰自破了。”友諒大喜,於是調動軍馬,預備起艨艟大艦,順流東下直撲金陵。

朱元璋得信後隻得星夜馳歸,以回援金陵。又恐陳友諒派兵襲後,命傅友德埋伏在要隘,徐達壓著大隊,慢慢地退去。陳友諒部將羅文幹果然領兵來追,被傅友德大殺了一陣,徐達又回兵殺來,羅文幹大敗逃去。元璋因急於去援金陵,仍令陳野先、吳禎等兼守太平及龍池諸州。吳禎的兵力太薄,不上幾天,龍州等先後被羅文幹奪去,隻死力保住了一個太平。

朱元璋兵還金陵,但見陳友諒戰船盈江,旌旗蔽空,兵陣軍容很為壯盛。元璋大驚道:“友諒軍盛如是,我們怎樣抵敵!?”帳下兵士也議論紛紛,有的說不如出降友諒,再圖機會。胡大海大叫道:“俺和主公東征西伐,從未折過銳氣,怎麼為了一個漁伢子就嚇成這個熊樣?你們隻顧去降,俺情願戰死!”說罷便要領了五十名健卒去和陳友諒交鋒。徐達、常遇春忙來勸住大海,並劍斬了幾個說要投降的兵士。徐達提了頭顱,向軍士們宣示道:“誰要再說投降的,就是這個下場!”一軍就此肅然,沒人敢再提“投降”兩個字了。同時徐達又鼓勵了將士一番,親領了三千步兵,駕著大船來戰友諒。兩下裏一接仗,陳友諒的舟大勢重,順水衝來,竟把徐達的船撞翻。幸而徐達換船快,逃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