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大明定國紅塵風雲酷 第二章 舉事成基業(1 / 3)

朱元璋終於形成了自己的勢力,一個偶然機會終於讓他與失散的馬秀英團圓了。新婚大禮後,又有劉基等大謀士來投,於是成功地智取了金陵,元廷老將赤福壽慘烈烈地熱血殉忠就義……

火燒陳友諒以後,朱元璋在得到了他的城池的同時也得到了陳友諒的愛姬闍氏,不想這被強迫依從了他的弱美人兒卻暗藏大殺機……

1、喜新婚大團圓

那天,突然有一個濠州本城的名士來給朱元璋賀喜。他姓李名善長,說在二年前,他家來了個逃難的女子,自稱家裏遇到了官司,倉皇逃脫,誤行到此。善長的母親見她無處容身,就把她收作義女。現聽說朱元帥領兵到此,那女子就說她是朱元璋的夫人。

朱元璋聽了李善長的話,感覺雲苫霧罩,非常納悶,不覺皺眉道:“我出入戎馬之中,從未娶過妻子,怎麼會有了夫人呢?”徐達在旁笑道:“或者從前有人曾許親給主公,一時忘了,還是再好好想想吧。”元璋說:“我除了郭公相贈的櫻桃外,實在沒有第二個人。”

李善長卻非常堅定,說:“那女子所說的元帥的姓氏麵貌,卻真的是一點也不差的。”元璋於是認真地尋思起來,猛然間記起了馬秀英,恍然說:“不會就是她吧?”打發人接那女子進府來一瞧,果然是馬秀英。相見之下,兩人不覺悲喜交集。元璋一麵命令大擺慶功宴和諸將們同樂,一麵又和徐達等商議與馬氏結婚的事宜。

新婚大禮的那一天,濠州的元帥府裏,掛燈結彩,大小將領們都來賀喜,就是滁州的耿再成、謝潤、花雲、吳良、湯和等也差人送禮到濠州來。這裏常遇春、徐達、郭英、胡大海以及沐英、趙大諸人,足足歡鬧了三四天,才慢慢安靜了。從此馬氏和櫻桃同事元璋,兩人極其和睦。

2、謀事初定

朱元璋婚後,去滁州調了花雲、湯和到濠州,拜徐達為行軍都指揮,常遇春為先鋒,胡大海、花雲為左右監軍,命李善長為參謀,湯和為濠州總管,郭英、沐英為衛軍統帶,方剛為護衛官,耿再成、吳良為滁州正副總管,謝潤為指揮暫且留守滁州。

接連幾場勝仗打得更是漂亮,於是紛紛來投誠,這樣一來,朱元璋威聲大震,武將如鄧愈、華雲龍、郭興、常遇春、呂懷玉、耿炳文等齊來歸附,這六員勇將都有萬夫之勇;文士也有了龍泉人章溢、麗水人葉琛、浦江人宋濂、處州人劉基,這幾位號為浙東四大儒,又稱作四賢。

其時章溢、葉琛等見群雄四起,天下大亂,便攘臂奮然道:“大丈夫要輔助明主建功立業,眼下正是其時了。”於是兩個人遊曆各處,想要擇主而事,恰好在路上碰著了宋濂和劉基,也抱著投筆從戎的誌願。四個人聚在一起,談天說地,指點江山,且又互慕文名,當然十分投機。大家議論了一番以後達成了共識,覺得徐壽輝、方國珍、張士誠等一班人都不是成大事的,聽說濠州朱元璋自起義以來,仁慈愛民,禮賢下士,乃真主之相,於是就星夜來投奔元璋。

3、蝴蝶塚

宋濂、章溢、葉琛三人滿腹經綸,才堪濟世,學足安邦。四人之中,劉基更是出類拔萃,日後他成為翊讚朱氏創成明室的第一位謀臣。劉基字伯溫,十七歲時就中了進士,年未弱冠,不免睥睨一切,驕氣淩人。

一個三月三的上巳日,劉基也仿效古人,往郊外去踏青,順便去遊覽靈岩。靈岩是處州的一處著名的風景勝地,春秋佳日,士大夫提酒登臨、憑吊古跡的很是不少。靈岩離琅玕約有二十多裏,那裏山青水秀,碧樹成蔭,又值春氣融融、百卉爭妍的時節,但見遍地山花照眼,綠波漣漪,雲影婆裟,花香馥鬱,流泉琮琮。行人到此,幾疑身入畫中。劉基貪愛靈岩風景的清幽秀美,流連山色而忘返,到了他見遊人紛紛散去,也打算往回走時,已是倦鳥歸林紅日西沉了。走不上十裏地,天便昏黑下來,幸得微月在東,略略辨得出路途。

劉基因歸意匆匆,錯走了一程,再舉頭四望,隻見一片漫漫荒地,青塚累累,鬼火磷磷,不由得心慌起來。正在遑急時,遠遠瞧見有人家的住屋,暈黃的燈光從門隙裏射了出來,很是溫馨。劉基這時見了好似得著了救星,三腳兩步地向那所房屋走去。到了屋前,就著月光看去,卻是竹籬茅舍,雙掩柴扉;聽得裏麵磨聲轆轆,燈光便是自柴扉中射出的。

劉基才要上前叩門,忽聽屋內有人問道:“外麵來的可是劉伯溫嗎?”伯溫不覺吃了一驚,忙回答道:“在下正是劉伯溫,不知高士是怎樣知道的?”

言猶未了,柴扉呀地一聲開了,走出一個老頭兒來,笑著說道:“我在十年前已經算定了,今日伯溫必來,老夫在此相候已多時了。”說罷,仰天大笑,弄得聰明絕世的劉伯溫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那老頭熱情地迎著伯溫進了草堂,早有小童獻上茶來。老頭讓伯溫坐下,伯溫躬身道:“敢問仙丈高姓雅號,何以曉得賤名?”

那老頭笑道:“山野村夫,與草木同腐,本不必有姓名,不比相公,少年即名書金榜,誰還不知我們處州有位劉伯溫呢?”老頭說時,形色十分謙慕,激起了伯溫自強好勝之心,臉上便露出驕矜的顏色來,口裏卻謙遜道:“承仙丈謬獎了。”老道於世故的老頭隻作沒看出來,更加謙恭地笑道:“今天賢者下臨敝廬,也可算得蓬蓽生輝。”

少年伯溫忍不住也更加驕矜地說:“這是仙丈的推崇。小可因貪遊靈岩,回去時天晚,誤了路程,日暮途窮,想在仙丈這裏打擾一宵,不知仙丈可能見容?”那老頭大笑道:“我剛說相候多時了,正希望相公的大駕光顧呢。”

劉伯溫見老頭說話迷離恍惚,剛要問個明白,那老頭卻先開口問道:“劉相公才廣學博,方才從靈岩回來,那靈岩的古跡裏麵,有一座蝴蝶塚,不曉得它建自什麼年代?是怎麼一個來曆?老夫懷疑已有十多年了,萬祈指教。”伯溫聽了,一時回答不出,囁嚅了半晌,勉強說道:“那蝴蝶塚小可也嚐聽人說過,有的說是莊子的化身,其實這一類古跡遺事,誰也不能證實它,無非是前朝好事文人弄的玄虛罷了。”伯溫話一落音,那老頭忽然正顏正色地說道:“這是什麼話,隻怕未必如尊意所說呢!”

劉伯溫知道老頭兒有心難他,便也想反過來難為難為他,看看他怎樣說,於是忙拱手道:“依仙丈所論,諒來定有根據,敢請見示指教一二。”那老頭仰著脖子,一臉月朗天闊的表情,慢慢說道:“講起那蝴蝶塚來,老夫倒略知一二。什麼莊子化身,都是一種推測之辭,況那塚的年代,也不至於這般久遠。據考這蝴蝶塚的由來,是唐天寶年間,宮廷有亂,廷臣梁詩禎株連被誅。詩禎的愛姬蝶奴也服毒身殉,她死後遺書,自述是本城人,指名要葬在靈岩下。詩禎的家屬敬她貞烈,真的運柩回來,替她瘞在岩下,成全了她的誌願。那塚的麵前,鐫著一塊碑道:烈姬蝶兒之墓。後人因碑淹沒,誤傳為蝴蝶塚。老夫記得那蝶兒塚墓碑的背麵,還鐫著一首歌詞,很是哀豔。老夫聽人說過,也就把它記在心上。想當日定也傳誦一時呢。”說罷,便念那首歌辭道:

禁闕變萬熾,強弱自殘折。

意氣許與分君臣,忠心欲奮秋陽烈。

摧軀抉股同死君,轟轟義烈薄天雲。

後人重死不重節,暮楚朝秦何紛紛。

蝶兒感恩乃至爾,籲嗟,萬雲不如斯靈岩,

山高江水寒,孤塚茫茫曆萬劫!

魂兮不滅,翩翩落花飛蝴蝶。

草青青,山冷冷,猶見山頭流水碧。

那老頭念罷,瞧著劉伯溫大笑道:“這算不算是最近的事跡?相公卻不曾弄得清楚,休說是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了。”說著又是一陣狂笑。伯溫自覺慚愧,臉上不禁紅了起來,當下便起身向那老頭謝過。那老頭捋著銀髯微笑道:“孺子可教,老夫和你說明了吧!”

原來那老頭早有意要選擇一兩個真人材,傳授自己的衣缽。但是他等待了十年,始終遇不著有根器的人。如今見伯溫很為理想,於是就取出一冊書來,遞給伯溫道:“老夫行將就木,留著也沒有用。今天和你相逢,也是前世有緣,你拿去勤習,不難做一個成功的輔弼良臣。”

劉伯溫接書隨手翻了一遍,見書中六韜三略、行軍布陣、定亂治國的道理,無不齊備。回到家裏,盡心學習了三年,居然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元朝都督察木兒不花,仰慕伯溫的才名,曾派人去邀他出山,伯溫隻是不肯承應。他根本就無心於垂垂將亡的元王朝的功名,徐壽輝和方國珍也曾致聘伯溫,伯溫被他們糾纏不過,索性棄家出遊去了。

4、劉伯溫力仿茅廬諸葛

劉基等四人到了濠州後,朱元璋已出兵走遠,葉琛、章溢來見湯和,湯和忙寫了薦書,叫兩人去定遠晉謁元璋。元璋見了他們兩人高興非常,親自寫了聘書,備了一份厚禮,令人到濠州來請宋濂和劉基。宋濂當即應命前往定遠,劉基卻仍不去。

朱元璋知道劉基與別人不同,就命宋濂和胡大海代表自己來請劉基。第一次來,劉基拒而不見,再來又趕上劉基出去了,惱得胡大海性發,在劉基的門前拍著手大罵起來,慌得宋濂好不容易才把他勸住了。

到了第三天,宋濂和大海又來館驛見劉基。大海大步走上階去,將館驛門打得擂鼓似地響,嚇得館童死命地把門拴上,胡大海憤不可遏,高聲罵道:“那酸骨頭是個什麼東西,就也學著諸葛亮,擺這般的鳥架子,等俺進去把抓他出來,兩下子就讓他趴在地上起不來!”說罷拔出了腰刀,往門上就直砍了過去,宋濂忙阻攔道:“主公怎樣吩咐的,你忘了?你這樣野蠻,把劉先生氣走了,你如何去回複主公?”大海見如此說,才收回腰刀氣憤憤地說道:“你自己去見他吧,俺可等得不耐煩,要先回去了。”

宋濂沒法,隻得由胡大海去了,自己來見劉基,呈上聘書和禮物並說了來意,劉基把眼皮子最大限度地向下垂著說道:“承主公垂青,自當應召。但眼下還有些小事兒不曾料理著,煩足下略待幾天。”宋濂聽了,暗想你倒好放刁,咱們四個人一塊兒來的,你偏要人家一請再請,還不肯立即就起身,怪不得胡將軍要撥出腰刀了。宋濂尋思了半晌道:“朱公久聞你的才名,十分渴慕,急於要和你相見。所以令我幾次前來,我已著胡大海將軍先回去通知了,怎好再拖延時日,讓朱公在那裏苦苦盼望呢?”劉基這才答應次日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