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靈獨白
我天性是個孤獨、憂鬱而不會快樂的人,寫作便是我心靈的獨白與自我完善的過程。每個人都有獨具個性的生命存在方式隻要找到自己,便可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除了文學,沒有一件事情可以長久地吸引我的興趣和注意。隻有寫作才能夠使我那樣地鍥而不舍、那樣地不顧一切、那樣地一往情深……
現在細細算來,從我開始創作至今所發表的餘萬字作品,百分之九十都是寫知識分子的生活的。這一回顧使我十分吃驚。我想我的創作題材是不是太狹窄了些?盡心靈獨白.管我除了對知識分子的命運所注人的那份深切的同情之外,毫無疑問,還因為我從小就生活在那種環境之中。
《局外人》和中篇小說《米魯》中,都描寫過我那段時間的生活情景。
我真正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是年。但那時我已有了一個孩子,孩子像一條鯊魚般吞沒了我許許多多個靜夜,我隻有在幼小的女兒熟睡後,才能開始一天的寫作。
我的許多詩和散文,就是在那樣的夜裏寫成的,它們全都是我心靈深處的獨白。
獨白是一種呼吸、一種呻吟、一種呐喊。但與此同時,莫名的煩惱和永久的憂鬱就像影子一樣跟在我身邊,從不分離。
我心甘情願背負這沉重的十字架。我需要讀大量的書來豐富自己的心靈。我需要行千萬裏路來盡情觀世界。可是日常瑣事和時間總是困惑著我。我必須承認,如果我不能超越自己,拓寬自己的藝術天空,那麼我的藝術生命也就終止了。然而超越自己是多麼的艱難,它需要我付出全部的心血、智慧和苦苦的求索,才能獲得一個輝煌的瞬間。
我就是夢寐以求那個輝煌的瞬間,我將繼續努力。努力才是一顆希望之星。
前幾年,我在街上買到了一本凡高早年寫給弟弟的《親愛的提奧》,後來又買到(凡高傳)。凡髙是藝術家當中最孤獨的人之一,他以那隻獨自活著的耳朵詩聽世界。但他最終還是過早地離開了荷蘭的風車和海堤。他用手槍把自己殺死在了麥田裏。他丟失了他歲的年輕生命。我被他至死都在追尋那一抹金黃的精神完全震撼了!的確,凡高是屬於那種特別敏感的天才藝術家。所以在他的生命中,就必然要經曆情感與精神的磨難,直到他死亡的那一刹那。
當然,要做一個藝術家,除了自身的藝術氣質外,還要有足夠的勇氣敢於向生活向命運挑戰。英國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是位個性極度敏感、思維迅捷幾至到了失控地步的作家。她的精神疾病再三發作,令她不堪忍受。但她依然孜孜不倦地在理論和創作兩個方麵探索著改革小說形式的各種可能性。她的《海浪》、《到燈塔去》、《一間自己的屋子》早已令廣大讀者愛不釋手。她一生中幾乎是狂熱地喜歡寫作,但她的身體在一天天地垮下去。豐富的精神生活最終把她慢慢地推向了年的蘇塞克斯的馬斯河中。
於是我想,創作是一種極其艱辛的精神勞動。它不僅是一種自我完善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將生命自我耗盡的過程。我想起了一大批英年早逝的作家、藝術家。
然而我們要完善自己,我們就不怕耗盡自己的生命。
多年以來,我一直以為讀書就是我內心最輝煌的日子。書給我帶來的好處不是片言隻語就能夠說盡的。這個世界唯有書,才是人類遺產中最為寶貴的財富。它像群星一樣燦爛地照亮著我們的心靈。
我在書頁中穿行時,總覺得書就是一座巍峨的建築,一幅絢麗的繪畫、一曲無聲的音樂,它納百川於一海,包羅萬象地將曆史活生生地展現在人們麵前。漸漸地,我就會滯留在書中,無法離開它。
記得小時候,我在外祖母家裏第一次接觸到的書是《安徒生童話集》和《克雷洛夫寓言》。而更小的時候,則是外祖母每天讓我背誦的《唐詩三百首》中的幾首絕句。然而我真正喜歡上讀書是年。那時我在農村插隊落戶,但常常逃避田間勞動回到城裏,這就有了大量的讀書時間。這期間我讀了大量的名著,如《紅樓夢》、《三國演義》《紅與黑八牛虻》……,還讀莎士比亞的戲劇,讀拜倫、雪萊、普希金的詩和羅曼,羅蘭的長篇巨著《約翰,克利斯朵夫》。這些作品輝煌了我寂寞的日子,我因讀了書中豐富多彩的世界和人生,而對前途充滿信心。因此,讀書的過程就是積累和豐富自己的過程。
後來我考上了大學中文係,讀了更廣泛的書,並且開始有所選擇和挑剔地讀書。這時我喜歡上了陀斯妥也夫斯基的書,如《被汙辱與被損害的》、(罪與罰》、《卡拉馬佐夫兄弟)等等。至今,陀斯妥也夫斯基還是我所敬仰的作家之一,我仍摯愛他的書,到時候還會拿出來翻看,重溫一些片斷和章節,並由此來判斷它們是經久不衰的。當然我也喜歡讀一些藝術家的傳記,如《裏爾克傳》、《凡髙傳》、《鄧肯傳》、《莫紮特傳》等。藝術家苦難的生活之路和痛苦的精神漫遊,總給我的生活以極大的激勵與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