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甚者,明明擾民、害民,竟還要巧妙裹上“為民”,甚至更
美麗的包裝……有的是創造建大工程的機會好腐敗一把,侵吞納
稅人的錢。這些當政者可以依仗權力不顧人民代表、政協委員的
諫言,強行實施。
然而,任何人從政掌權時間再長也不過幾十年,卸任後就由
不得自己裝飾美容,最終又都必須接受曆史公正的檢驗,隻能任
人民評說了,“政績”就有可能成為恥辱和罪孽的鐵粧。所謂的
形象工程,麵子工程中,已經不乏碑毀聲名狼藉之例,那便丟了
麵子、髒了形象、臭了名聲。到那時,那些曾經的主政者如果活
著,又會是怎樣麵對,會是一種怎樣的人生體驗?
當然,另一種政績就如周忱治芙蓉圩的水患。之前早有李冰
父子築都江堰,還有蘇東坡疏浚西湖和收養棄兒數十人、呼籲製
止殺嬰風。新中國建立至今,從中央到地方,為人民竭盡才智鞠
躬盡癢的幹部不計其數……無論古今,這些從政者,總是力排私
念私欲,謀事唯民生是為,壓根兒沒有要給自己創什麼政績的動
機,隻想做點善事為百姓造點福。這種作為,往往還要有違上司
意誌,受許多委屈。蘇軾處處為民造福卻屢遭貶謫。周忱“每行
村落,屏去騶從,與農夫餉婦相對,從容問所疾苦,為之商略處
置”,不坐轎子,不擺排場,“見者不知其為巡撫也”,是標準的
公仆形象,卻因革除糧稅積弊得罪地方豪紳幾遭造惡狀受彈劾。
他們都無一己功利私念,絕非懷半點為自己樹碑立傳之心,終究
被一代又一代人民裝在心裏。民心作證,周忱最終獲得朝廷“平
反”,“文襄公祠”不是皇帝敕造,也不是哪級政府下令嘉獎的產
物,而是百姓感於他恩德自發建造的。文襄公祠香火延續了四百
餘年,《明史》上為他立了傳,永世紀念他。當時誣陷他的那些
人,如戶部郭資、給中事李素、豪紳尹崇禮、彭守學等,惡行也
都實記在《明史》周忱傳裏,惡人倒也“青史留名”了。
京劇表演藝術大師荀慧生把藝術風格、流派形成的規律概括
為:故為之,則無為;不為之,則有為。政績,樹碑立傳與之同
理。真正的碑,是人民的口碑、心碑,自己豎碑立不牢,人民、
曆史給樹給立,才能長久甚至永恒。願“執政為民”真正深入幹
部之心,那些心係人民的幹部中能湧現一批又一批比周忱還要優
秀的公仆。也願民心能為他們樹碑立傳世代傳頌。
本文原是我對當政者的一種希望,一種提醒。我也知道,講
的這些道理再對再正確,力量也微乎其微!光靠講道理使當政者
自覺做蘇軾、周忱,自然也會有,但比例不會大,隻是一種“典
型”罷了。
要從根本上治絕那種為政績發燒的瘋病,還是要靠民主選拔
幹部,靠完善的民主監督機製。有了好的機製,也許我這文章就
多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