馱娘河記(2 / 3)

魚王不喜歡圍漁,他覺得那是毛頭小夥們湊熱鬧的,沒多少技術含量。魚王認為,大白天出來遊玩的魚才是聰明的魚,而在急流淺灘裏覓食的也才是品質最好的好魚。因此,他撒網的地方往往無人能及,要麼水深流急,要麼水清灘淺,魚情不好。

無論春夏秋冬,寨上的人都看見,魚王時常悄無聲息地在河邊出沒,或早晨,或傍晚。他總是把長褲子盤於頭頂,當成頭帕,上下身都是赤赤的。唯一能遮醜的東西是綁於腰間的魚袋,若遇上生人,他把魚袋從腰後往前一轉,便成了一個小簾子。魚袋也是用棉線織成,經過血蒸之後,便與漁網同一個顏色了。據說,他如此裝扮,主要是不讓女人靠近自己。魚王相信,下河打魚的路上,要是遇上女人和蛇都是不吉利的。至於為何,卻沒有人能解釋個明白。

魚王眼尖,他站在河岸邊的某個高處,俯瞰那些灘頭。若有魚群覓食,便會競相翻起白肚皮,一閃一閃的。這時,他便貓一般跳下岸邊,掂著腳尖,在沙灘上一步一步地小跑前行,手上的漁網雖然隨身飄舞,卻沒一絲聲響。

魚王通常是從魚群下遊涉入水中,然後慢慢地摸索著往上遊移動,他這樣做是不會在河麵上漾起水花,把魚群嚇跑。而在下水之前,他就已經把漁網的各個部分均衡地分配到雙手上。每當他在水中行走,接近魚群的過程中,他的身體始終呈弓形彎曲,上半身幾乎緊貼住水麵,隻有頭顱不時昂起注視前方。待接近目標了,他才突然將身體往後一轉,然後用腰力和臂力向前猛然旋轉。隻聽一聲呼嘯,漁網便飛到了魚群上方,然後重重落下。一網下來,多的能打幾十斤魚,少則幾條。

魚王曉得各種魚的習性,在急流中活動的魚往往比較精明,但它們的聽覺和視覺都被水流破壞了,他可以涉入急流中靠近撤網。在灘頭活動的魚比較敏感,要想捕捉它們,必須是用貓捕麻雀一般的功夫,然後再施以猛虎撲食的勁頭。而這樣的技術,馱娘河上唯有魚王一人有做。

寨上,一些女人聽聞魚王撒網的姿勢奇特而優美,便暗中爭相一睹他的風采。於是,便有人預先躲藏在岸邊的草叢裏偷看,耽誤了農活。男人們看不下去,便把河邊草叢燒了個精光。

後來,寡婦劉花花想了一個辦法,用野葛藤在岸竹上搭了個窩窩。想看魚王的時候,就自己悄悄爬上去等他出現。

銅鼓寨

民國二十三、二十四年,為了圍剿共產黨和抗擊日本入侵,國民政府先後頒布了《兵役法》和《兵役法施行條例》。規定,凡男子年滿十八歲至四十五歲,都有義務服兵役。那時候,所謂服兵役,其實就是抓壯丁。誰到了服兵役的年紀,就得參加抽壯丁簽,誰抽到簽誰就穿上軍裝上前線。許多壯丁,從此別離故鄉,一去不回。

五百裏馱娘河上下,人們最害怕的事情莫過於被抓壯丁了。

銅鼓寨不大不小,有六十戶人家,近三百口人,男丁過半。按照政策,銅鼓寨的男人也是要被抽壯丁的,但是都幾十年過去了,寨上並沒有抓走過一個壯丁。因為。他們有一個肯動腦子的寨佬。

寨佬叫李卜暖,早前參加過白軍,到右江河穀一帶打過紅軍,後被俘虜。紅軍寬宏大量,沒有殺他,還送給他少許銀兩,讓他買幾斤鹽巴回家。在銅鼓寨一帶,卜即父親之意,李卜暖意味著李姓阿暖的父親。

李卜暖育有三子,老大稱李老大,老二叫李老二,老四喊李老麼。

李老大十八歲時,到了抽壯丁的年紀,突然得了一場大病,人變傻了,整天見人就愛笑,愛說傻話,鑽牛角尖。縣兵役局聽聞後,遂派人下來查驗,看他到底有多傻。

這天,官員騎馬來到銅鼓寨口,看見一個外表俊秀的後生,正混在一幫小孩中間,朝他們哈哈大笑。官員莫名被取笑,便有些惱怒,指著後生問:“我們有什麼好笑?”

後生笑說:“不是你們官員好笑,是你們的馬好笑。”

官員還是奇怪:“我們的馬有什麼好笑?”

後生笑說:“別人的馬四條腿,你們的馬有五條腿,難道不好笑嗎?”

官員聽了,也忍不住笑說:“笨蛋,馬有四蹄,肚皮下麵那條不算腿,難道你就是你爹第三條腿不成?”

後生又笑:“官員說我爹有三條腿,那我就是我爹那第三條腿。我說官員的馬有五條腿,官員就是馬的第五條腿。”

官員惱羞成怒地喝問:“大膽,你叫什麼名字?”

“報告官員,我叫李老大,就是我爹那第三條腿。”李老大說。

“李老大?好啊,你敢跟本官鬥嘴,說明你不笨,老子這次來就是要來抓你去做壯丁的,跟老子走吧!”官員說。

“官員你錯了吧?不是我跟官員鬥嘴,是我爹的腿跟馬的腿鬥嘴。如果你把我抓了,我爹沒有腿怎麼走路呢?”李老大說。

官員聽了哈哈大笑說:“奶奶的,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像腿的人呢。這種人要是去到部隊,部隊都變成腿了,那咋個辦啊?”

官員覺得李老大還不夠傻,隻不過愛耍貧嘴,他還想對他做進一步考察。

官員隨李老大來到李家,隨手把馬組繩交給李老大。讓他把馬牽到屋背後去放。

想不到,李老大牽馬去了半天,沒見回來。官員擔心他把馬弄丟了,便到屋後去看。卻見李老大和兩個弟弟正在忙著往房頂上搭橋。

官員錯愕地問:“李老大,你不牽馬去吃草,在這裏瞎xx忙幹什麼?”

李老大委屈地說:“官員,你不是叫我拉馬到屋背後去放嗎?”

官員先是一愣,而後便忍不住捂住肚子一陣大笑。笑畢,即開了一紙證明:茲證明,銅鼓寨人李老大因智障(笨蛋、傻瓜),不符合抽壯丁條件。免於服兵役。X X縣兵役局。民國二十五年冬月。

李老大免了兵役,這讓李卜暖終於舒了一口氣。可是第二年,李老二又長到了十八歲,到了服兵役的年齡。

李老二和李老大情況不一樣,老二長得身強力壯,頭腦聰穎,用寨上人的話說,老二長得一點都不像是銅鼓寨上的人。眼看又到了抽壯丁的季節,李卜暖不想眼睜睜地把兒子送到前線去送死。

銅鼓寨四周群山環抱,野生動物繁多,尤其以野豬為最。每年夏秋季節,稻穀黃熟,五穀飄香,正是野豬四處出沒肆虐的時候。於是,李卜暖開始組織寨上的人圍獵攆山。他把男人們分為若幹小組,每組分別配有火銑、砍刀、獵狗若幹。

李卜暖說,打虎離不開親兄弟,打獵舍不得親父子。危險來臨之時,隻有兄弟和父子才肯出手相救。 自然,他的這一組除了他自己,另外就是李老大和李老二了。

他們父子三人帶上幹糧上山,一去就是幾個晝夜。回來時雖說父子仁沒打到野豬,但是老二還是被野豬咬傷了手。經過縣醫院的治療,李老二手的傷是治好了,但右手食指和左手拇指都殘廢了。

因為斷指。李老二逃過了一劫,他的名字也就從兵役局的花名冊刪除了。

和兩個兄長不同,李老麼十六歲就到寨上黃家上門了。黃家女兒年方十九,長得狗見了都不敢吠。冬天過馱娘河,她脫下褲子往李老麼懷裏一塞,身子稍為往下一蹲,把老麼喚到了寬背上,嘈嘈嘈就徜過了河。

轉眼到了十八歲,這時候李老麼已經當爹了,孩子是個女兒。老麼便寬慰地想,女兒好,長大了不用抽壯丁。可是,他自己就沒有這個福氣。

銅鼓寨長期抽不到壯丁的情況驚動了縣長,於是縣長決定親自來看個究竟。縣長一幹人馬來銅鼓寨這天。正值寒冬臘月,天降牛毛細雨,石板路上濕滑無比。

縣長的馬隊剛踏上村頭,卻見石板路上全鋪上了被子,長長的直鋪到寨佬李卜暖的家門口。縣長納悶地問:“這是搞什麼鬼啊?”

率全寨人跪地上的李卜暖大聲回答:“縣長大人,我們怕大人的馬蹄子打滑,特地從各家各戶收來被子鋪到石頭上麵,這樣子大人的馬就不會失蹄跌倒了。”

縣長聽了哈哈大笑說:“狗雞巴的王八蛋,本縣還從來沒見過這麼蠢的人呢!”

兵役局長小聲說:“大人,他們更蠢的事還在後頭哩。”

縣長大駕光臨,不會是什麼好事,李卜暖曉得不是為征稅就是為了抽壯丁。他趕緊布置眾人一邊下河捕魚,一邊叫人殺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