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原大地戰爭頻仍,社會動蕩,是中國文化史上承上啟下的階段,同時也是人才輩出的時期,無論政治領域還是文化領域都湧現出很多名士,如曹氏父子、“竹林七賢”等。他們通曉文墨、擅用權術,但往往都脫不了政客文人本身的局限,或是喜好高談闊論,或是過於孤傲輕狂。在那一時期,要找出一個既有高遠的政治熱忱,又以曠世的才華留名於世,同時有為有守、正直平良、不慕榮利的人,那非王羲之莫屬。
王羲之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造詣博大精深,被後人譽為書聖。而同樣被人稱道的,還有他的正直善良、熱忱坦率的性格。圍繞著他的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文人佳話也如璀璨的浪花般點綴著中國淵遠的曆史長河。他的書法造詣集合了隸、真、行、草諸體的長處於一爐,一千六百多年來,沒有一個人能在書法造詣上超越他。同時,他也是一位憂國憂民、悲天憫人、有理想、有抱負、遠見卓識的政治家。
王氏一族本居於琅邪郡臨沂縣(今山東省臨沂縣),在晉代是屈指可數的豪門大士家族,族中的王祥是漢末有名的孝子。王祥和王覽雖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但是兩人感情甚篤,王覽非常敬愛這位哥哥。每當母親鞭撻王祥時,王覽總是抱住哥哥放聲痛哭,用自己的身體來護衛哥哥。王祥生性醇孝,並不因繼母朱氏的虐待而懷恨在心。有一年冬天,繼母患病,想吃鮮魚。可時值寒冬,外麵一片冰天雪地,到哪裏去找活魚呢。於是王祥把衣服脫掉,身體臥在結冰的河麵上,以融化冰麵為繼母捕捉活魚,這時破裂的冰麵突然有兩條鯉魚躍出河麵,王祥喜不自勝地拎著兩條鯉魚回家孝敬母親去了。這便是二十四孝裏家喻戶曉的“臥冰求鯉”的故事。王祥後來官居大司馬,晉武帝時拜太保,晉為公爵,他的弟弟王覽為光祿大夫。王覽共有6個兒子,其中排行第四的就是王羲之的祖父。
王氏一族在西晉滅亡後紛紛南渡,他們擁戴和扶持司馬睿於公元318年即帝位,建立東晉王朝。司馬睿即位後,封複興晉室有卓越功勳的王導為丞相,王敦則受任為江州刺史,握有重兵,以保衛東晉的江山。
東晉建國之初,王、謝、袁、蕭四大家族出力最多。尤其王、謝兩家,世代簪纓,不但烜赫一時,就是在曆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羊士諤有兩句詩說:“山陰道上桂花初,王謝風流滿晉書。”劉禹錫在《烏衣巷》裏也說:“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從這些詩句,可以看出他們兩家當時興盛的情形。他們住在建業的烏衣巷內,來往的都是達官顯宦、王公貴胄,和普通的仕宦人家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了。在晉代,王氏一族是屈指可數的豪門大士家族。王羲之的祖父官至尚書郎,父親王曠為淮南太守,曾倡議晉室渡江稱製,建立東晉王朝。王羲之的伯父王導更是貴為東晉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東晉的軍事統帥。王氏一族在東晉權傾朝野,極盡顯貴,可謂聲勢顯赫、炙手可熱。
公元303年的某一天夜裏,秦淮河畔夫子廟的烏衣巷裏,淮南太守王曠的家中燈火通明,家仆們都很緊張地進進出出,十分忙碌,整個院子都似乎彌漫著一股凝重嚴肅的氣氛。奔忙中的仆人們相互之間小心地彼此交換著眼色,偶爾有人腳步聲稍微重了一點,立即會招來眾人“噓!噓!”的警告聲。尋到這間宅子的主人,才發現整間宅院的凝重氣息都是由他這裏散播開來的。王曠緊鎖著眉頭、表情凝重,在院子裏來回地踱著步子,似乎等待著什麼,即急切又擔憂,他那來回移動的身影更加重了院子裏的緊張氣氛,周圍的空氣仿佛都凝結了。
突然,一聲嘹亮的嬰兒的啼哭聲劃破天際,打破了四周凝重的堅冰,整個太守府宅裏的男女老少也瞬間如釋重負,輕鬆了起來。大家眉開眼笑,奔走相告:“是位小少爺,夫人生下了一位小少爺。”一些年老的仆婦張著沒有牙齒的嘴巴,甚至高興得流下了眼淚,丫鬟們更是興致勃勃地相互推搡,爭著想看看這剛出生的小少爺。而其間最激動的就是剛剛做了父親的太守王曠,嬰兒的哭聲剛剛響起,他便早已三步並成兩步地衝進了屋裏,迎頭撞上一位滿臉喜氣的婢女,婢女懷裏抱著一個紅通通的小家夥,忙不迭地叫著:“老爺大喜了!夫人生了個小少爺,生得可漂亮啦!”
王曠從婢女的手中接過了嬰兒,把他輕輕地抱在懷裏,仔細地端詳,淚水竟然不自覺地滴在嬰兒的臉頰上。他低下頭來凝視著這個剛剛降臨人間的小生命,這個由他賦予的新生命緊緊地握著兩個小拳頭,眼睛也緊緊地閉著,兩條小腿卻很不安分地踢著。王曠突然覺得心頭有種神聖的情感像潮水般湧動著,使他頓時對這個小生命生出了無限的責任感,同時,還有幾分說不出的感恩的心情。等在一旁的人們也早都迫不及待地擁了上來,你一言我一語地圍繞著嬰兒的眉眼兒說著喜慶和吉利的話兒。雖然這小東西以後會要他們照顧、要他們服侍,會帶給他們很多麻煩,但是此時此刻,誰又在乎這些呢。一個嬰兒的誕生總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啊!這些圍觀的人們誰也不會想到,這雙小拳頭日後將會留下傳世千古的佳作;而這雙緊閉的雙眼,也將會目光如炬、洞察秋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