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不僅是抒情達意的媒介,更是一種藝術,王羲之在書法上的造詣可以說是將這種藝術推至巔峰。王羲之在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方麵均十分擅長,尤其行書,如行雲流水一般。他在字體上博采眾長,熔各家風采於一爐,並擺脫了漢魏的筆風,在書法史上自成一家。他的字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勁健秀,世人常用曹植《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一句來讚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的確,他的字已不隻是單純的“字”,已經成了一種“美”。王羲之在書法上卓越的造詣,使他贏得了“書聖”的美名,但是這個“書聖”的名號得來著實不易,王羲之在書法上的執著努力被後人廣為傳頌。

據說王羲之平時走路的時候,也隨時用手指比劃著練字,日子一久,連衣服都劃破了。王羲之家中有一水池,每次他寫完字以後就在池中涮洗毛筆和硯台。時間一久,池子裏的水都變得漆黑如墨,可見他平日裏下了多大的苦功。

王羲之初學書法時都是模仿前人,雖然臨摹得惟妙惟肖,但總是看不出自己的個性,他常常為此而感到不滿,但卻一直找不出原因,總以為是自己的努力不夠,因此更加努力地練字。不論早晚,隻要一有空,他便拿起筆來練字,漸漸地,他竟練得癡魔了起來,直到成年了也依舊如此。

有一次,在睡夢中王羲之仍然不忘記寫字,於是手指頭不知不覺地比劃了起來。很不巧,這場睡夢很快被打斷了,他的夫人用力地將他搖醒,並在一旁嗤笑。王羲之不明所以,便問她為什麼大半夜的把他叫醒,還一個勁兒地笑。他的夫人見他一副不明就裏的樣子,覺得又好氣又好笑,便問他道:“你自己也有個肚皮,何必要在別人的身上寫字?要寫的話,寫你自己的好了!”說完,她又笑個不停。王羲之這才明白,原來睡夢揮毫所用的“紙”竟是他夫人的肚子,想起剛剛的情形,他自己也不禁大笑了起來,但隨後,他馬上收住笑容,一拍腦門,恍然大悟道:“是啊!我為什麼要一直複製前人的成就而不寫我自己的字呢。”從那以後,王羲之放棄了模仿,依自己的個性去寫字,這才在書法上獲得了開山始祖的地位。假如沒有他夫人的這幾句話,王羲之或許一輩子都跳不出模仿前人的圈子呢。

許多藝術家都有自己的愛好,有的愛種花,有的愛養鳥。但是王羲之卻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裏有好看的鵝,他都興致勃勃地去看,而且經常把它買回來賞玩。王羲之覺得鵝一麵走一麵叫,頸子一伸一縮,伸屈盡致的動作可以使他領悟出許多書法上的意境和道理。又有一次,王羲之聽說有一個老婆婆養了一隻鵝,渾身雪白,樣子十分高貴,而且這隻鵝很會鳴叫,更令王羲之神往。於是,他派人去向那位老婆婆說,他準備買下這隻鵝。老婆婆聽說有人要買她的鵝,不肯答應,她說道:“我好不容易才把這隻鵝養得這麼大,平時都是它陪著我,我去河邊洗衣服,它會一搖一擺地跟我去,我在屋旁種菜、喂雞,它也陪著我,這種善解人意的鵝哪裏去找?我才舍不得賣掉呢!”

仆人沒完成任務,回來後便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王羲之,王羲之聽說這隻鵝如此聰慧通人性,便更加喜愛了,可是他又不能奪人所愛,沒有辦法,王羲之隻好天天到老婆婆家去看鵝,日子久了,老婆婆覺得很奇怪,心想:“這個人是不是有毛病?喜歡鵝喜歡成這個樣子,真是個癡人!”

觀賞了幾天的鵝,王羲之對它更是愛得不得了,於是他又再托人去懇求老婆婆,請她割愛,並且告訴她,王羲之真的非常喜愛這隻鵝。

老太婆一聽王羲之,“啊”的一聲叫了起來,說道:“你們怎麼不早說是王羲之想買呢?雖然我隻是個老太婆,但我都知道他是位一心為百姓著想的好官,而且還是位了不起的大書法家呢!請你們回去轉告王先生,明天務必光臨寒舍,讓我這個老太婆盡一番心意。”

仆人回去把這個好消息轉告了王羲之,王羲之大為高興,立即去準備了金銀布匹等禮物,想到明天那隻聰慧優雅的白鵝就屬於自己了,他興奮得一夜睡不著覺。第二天一早,王羲之興衝衝地起了一個大早,帶著禮物趕去拜訪老婆婆。一陣寒暄過後,老婆婆便堅持要王羲之留下吃一頓便飯,王羲之也很爽快地答應了,在此之前,誰也沒有提起買鵝這件事,因為王羲之一到老婆婆家,就被主人的熱情感染了,實在不好開口去提起“買鵝”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