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殷浩遭受彈劾貶為平民以後,接替他職位的是王羲之同族的一個侄輩子弟王述。王羲之向來十分看不起這個趨炎附勢、見風使舵的小人,現在卻要在他手下為官,這叫王羲之怎麼忍受得了?兩人雖同為王氏子弟,但因性情各方麵很不投契,關係也處理得很不愉快。王羲之在官場上雖不是左右逢源,但他勤政愛民的聲譽早已傳開,成為朝廷標榜自身形象的楷模,其學識才華在社會上也享譽盛名,所以起初王述對王羲之還是十分容忍,甚至還想巴結、拉攏他。
王述做會稽郡太守,因為母親過世,便住在本郡守孝。王羲之接替他做了會稽郡太守後,隻是禮節性地去吊唁了一次,不再去第二回。守孝的王述每次聽到號角的聲音,總以為是王羲之前來拜訪自己,都要做一番大掃除,以等待王羲之的到來。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好幾年,王羲之一次也沒有光顧王述住處。王述因此心裏老大的不痛快,對王羲之的高傲懷恨在心,逢人就說:“我身為他的長官,他至少應該禮貌性地拜訪我一次呀!何況我每次聽說他要經過,都鄭重其事地準備著要招待他,他對我視而不見,簡直就是蓄意侮辱嘛!”。
有人把這些話轉告給王羲之,並勸王羲之說:“他既然如此地看重你,而且又是你的頂頭上司,何不專程去拜訪一下呢?至少也可以讓他麵子上好看些。”
王羲之十分不屑地說:“我才不願和那‘癡兒’在一起呢,更不要說去拜訪他了。我可不想因為要讓他麵子好看而失了我自己的麵子。”
這話傳到了王述的耳朵裏,把王述氣得咬牙切齒,他對朋友說:“這可惡的東西!仗著自己有一點名氣,竟然敢這樣蔑視我,要是不給他一點顏色看看,那我這個長官還怎麼做得下去?真是敬酒不吃吃罰酒,咱們走著瞧,看到最後是誰失了麵子!”
等到王述被任命為揚州刺史,上任之前,遍訪郡內名流,就是不去王羲之家,隻是臨出發的時候匆匆道了個別。
此後,王述常常故意到王羲之管理的會稽郡去視察,說是視察,實際上就是故意找茬兒,雞蛋裏挑骨頭,每次都要弄得主辦人員焦頭爛額、全郡雞飛狗跳才罷休。
有一次,王述來到郡府官署借口檢查儲存的糧食,王羲之隻好帶著有關人員陪著王述到城北的糧倉去。一路上,王述指著道路說:“這條路怎麼凹凸不平的,你們是怎麼搞的?國家花了那麼多經費,結果就修成這個樣子,真不像話!下次我來時這種情形一定要改善,聽到沒有?”王羲之看他那種盛氣淩人的神情,心中真不是滋味,但又不能發作。
到了糧倉,管倉的人打開了倉門,請王述進去察看。王述大咧咧地走了進去,王羲之和其他大小官吏也跟隨其後。隻見王述用手在窗檻上抹了一下,馬上大叫起來:“啊呀!這麼厚的灰塵,像什麼話!這裏的管事整天都在幹什麼,光拿薪水不做事嗎?你們這裏也散漫得太不像話了!”然後又用手指著堆積如山的一包包米糧道:“這些米包是誰堆的?亂七八糟,下次一定要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