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和手下的大小官吏早已氣得臉色發青,這哪裏是視察,簡直就是無理取鬧嘛,長期下去可怎麼受得了?但王述是長官,在這麼多下屬麵前,王羲之也不好和他爭辯,隻好把這口悶氣憋在心裏。

王羲之心想:“這個癡兒不會善罷甘休,隻要在他的手下一天,就要受一天這樣的氣,幹脆跟上麵申請把我調到其他地方,隻要脫離他的管轄就好了。”

下定決心以後,王羲之立刻上書請調越州。這份請調的公文自然要經過王述,王述看到了這份公文,冷笑了一聲說道:“想走?沒這麼容易,誰讓你當初那麼驕橫,裝清高。現在知道怕了吧,哼!現在你就受不了,好戲還在後頭呢!”

王述把公文壓下來後,放出消息說:王羲之或許有些什麼把柄,怕被王述抓到,想趁著事情尚未被揭發之前一走了之。這種謠言被一些趨炎附勢的小人所利用,拿來攻擊和譏笑王羲之,王羲之認為這種情形如果繼續下去,自己一定會被弄得身敗名裂。他時常對他的幾個兒子說:“我一點兒不比王述差,但是職位卻比他低很多,難道是因為你們不如他的兒子嗎?”

在當時,還有一件可怕的事情正在醞釀著,那就是各大家族間的鬥爭將會越來越尖銳和明朗化,結果必將導致國家衰亡。腹背受敵的王羲之此時並沒有看出。

原來東晉政治勢力上擁有決定性力量的四大家族王、謝、袁、蕭中的王氏一族,自從丞相王導、大將軍王敦相繼去世後,力量頓顯單薄,而謝姓家族的力量卻慢慢地崛起了,漸漸地有取代王氏的野心。一直以來王氏當初的勢力太大,壓得其他的各姓家族抬不起頭來,現在力量減弱了,各姓正好乘機而起。因此,王氏家族的人漸漸地受到排斥和敵視,謝姓家族開始聯合其他家族的勢力,準備要取代王氏家族的地位了。

王羲之曾對族人說:“國家由誰來主持政治都無所謂,隻要他確實有才能,能為國家百姓謀求福利,不管他姓什麼,我都會擁護他。”

族人反駁王羲之說:“你別忘了你也姓王,如果有人想消滅我們,你的下場又會如何?難道你要站在敵人的陣營嗎?”

王羲之很沉痛地回答說:“國家局勢如此不安,國內政治又是如此地不穩,歸根結底一句話,那就是大家太自私,動不動就分‘你們’‘我們’,一個國家還分這麼多的派係,而且每個派係都想獨大,想盡辦法去消滅其他人,這樣子下去,國家怎麼能安定呢?”可是除王羲之之外,有這種眼光的人在當時似乎一個也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