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春天,我們都不是匆匆過客(1 / 1)

牛辭虎至,冬去春來。正月十五的鞭炮硝煙未散,全國兩會又在世人矚目中隆重開幕。兩會代表委員的春天約會,有著強烈的寓意:萬物複蘇、萬象更新,一年之計在於春。他們滿懷著人民的重托,在神聖的人民大會堂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商議大國國是,從講述春天的故事開始,向國人鋪展一年的美好藍圖,憧憬金秋的豐碩收獲。

幾千年的農耕社會,讓中國人對春天懷有特殊的情結。春播、夏種、秋收、冬藏,年複一年,寄托著人們古老而樸素的生活夢想。四季自春天開始,這是一個播種希望的季節,孕育萬物的季節,人心向善的季節。希望還在,明天會好,純樸的百姓總把春天的每一分喜慶,每一個兆頭,與一年的運氣和希望緊密聯係起來,希望好夢成真。

2010年春天到來之前,中國有著太多的利好消息——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肅殺嚴冬裏,中國第一個迎來回暖的春意,保持了有可能達到接近10%的增長率;經濟總量上,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的超越指日可待,甚至許多西方人已經將中國視為超級大國;產品出口強勁反彈,總量超過德國,坐上了全球第一的寶座,同時邁入全球第一的還有汽車產銷總量,奢侈品消費;在哥本哈根會議上,中國聲音舉足輕重,“不高興”的態度讓昔日老大美國也不得不避讓三分;在與穀歌的糾紛中,中國政府強硬的態度讓這個互聯網老大也隻能服軟……

春節期間,萬家團圓、舉國歡慶的喜慶中,又有不少振奮人心的喜訊——中國的人均GDP即將超過4000美元,外彙儲備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周邊國家的中國遊客占了60%以上,有力拉動多國經濟;冬奧賽場上,中國健兒捷報頻傳。就連爛到底的中國足球,也在東亞四強賽上大雪32年未勝過韓國的恥辱,榮獲冠軍,為春節送上了大禮。

在如此喜慶中,2010年的春天,一定是陽光燦爛、繁花似錦;這樣氣氛下的兩會,一定是群情激昂、興高采烈,道不盡的巨大成就,抒不盡的豪邁情懷。隻是,我們千萬不要忘記了,現在是春天,是播種的季節,而不是收獲的時候。播種,需要我們準確地把握天時地利,篩選良種,備足肥料,精耕細作,未雨綢繆。

說到未雨綢繆,在春節前舉行的七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上,倒是日本財相菅直人給中國經濟作了善意的提醒,他“擔心中國經濟出現泡沫,希望中國以日本泡沫經濟的崩潰為教訓,實現穩步增長”。菅直人的話是當年日本經濟付出沉重代價的經驗之談,是一支清醒劑。應該看到,當前中國經濟在取得應對金融危機巨大成就的同時,也與日本上世紀80年代初期泡沫破滅前夕存在著相似之處:貨幣升值壓力加大、房地產價格飛升、資產泡沫膨脹、經濟高速增長,不斷刷新“世界第一”,世界輿論都在熱炒日本經濟將要超過美國。實質上,那時日本經濟從根本上是泡沫支撐的經濟,最終破滅應在預料之中。現在,這樣的善意提醒實在太少,更多的國家則是極力在“捧”。像我們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又特別容易產生虛幻的“大國感”。長期受屈辱後的民族,被壓抑的自尊心有一種強烈的發抒衝動。任何由統一或國力上升的征象,都會使不少人產生“強大了”的發泄底氣,容易掉進被人“捧殺”的陷阱。

農作物耕種最講究的是不違農時,農諺曰“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去年收成好了,今年就睡懶覺,離餓肚子就已經不遠了。不違農時,強調的不僅是人勤春早,更重要是把握天時,合理規劃。在我們這樣一個大國,去年的風調雨順,難保今年的旱災澇情;別人家豐產豐收,不見得自家就會倉滿稟實。豐產之年,必須想著歉收之時;風和日麗中,也要綢繆到雨雪之將至。每個人,都應該守著自己的本分,種好自己的田地,規劃好自己的生活。誰也沒有理由看到國庫充盈,就放懶自己,誤了春光。更沒有理由聽到別人的讚美聲,就忘乎所以,幻想自己一夜間成了財主。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其實就是規劃“農時”的盛會。春天裏,最重要的是踏上芳香的土地,及時播撒種子,澆灌汗水,同時不忘互相提醒一下,天空有可能刮起的風暴,砸下的雨雹。為了來年的好日子,我們誰都不是春天的匆匆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