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楚平春風又綠溫泉城(1 / 3)

這裏是全國著名的桂花之鄉、楠竹之鄉、苧麻之鄉、茶葉之鄉、溫泉之鄉和中華獼猴桃之鄉。

這裏有聞名海內外的三國古戰場遺址赤壁和全國五大道場之一的九宮山、北伐汀泗橋賀勝橋戰役遺址、中國“五七”幹校第一研究基地向陽湖文化名人舊址。

這裏就是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中央領導聯係點、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城市、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的湖北“南大門”鹹寧市。作為280多萬人口城市的“當家人”——湖北省鹹寧市委書記黃楚平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太多的變化鐫刻在這座年輕城市的臉上,而惟一未曾改變的是這座城市的靈魂——“鹹寧精神”。

(一)跳起來摘桃子

2007年3月的一天,時任武漢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市直機關工委書記的黃楚平接到調令,自湖北省城武漢調到長江中遊南岸的一個古老而新興的城市鹹寧,任市委副書記。不久,當選為鹹寧市市長。次年4月,任鹹寧市委書記。

對曆史文化知識偏愛的黃楚平知道,城市名取義於“萬國鹹寧”,早於公元768年唐代在此置永安鎮。作為湖北人,黃楚平更清楚,這裏所轄1市1區4縣的背景:赤壁市“三國故事”享盛名,鹹安區向陽湖畔翰墨香,崇陽縣戲鄉琴韻號天城,嘉魚縣秀水澄湖魚米鄉,通城縣三省通衢多客商,通山縣九宮巍峨雲天外。

走馬上任後,黃楚平開始了馬不停蹄的調研,一個個腳印踏遍了鹹寧全市6市區縣的11個鄉、51個鎮、6個辦事處。很快,摸清楚了鹹寧的家底與“米桶”,適應了新的角色的切換。

機遇隻偏愛有準備的頭腦。近幾年,隨著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城市圈建設已經成為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的強勁動力和有效方式。2007年底,國務院正式批準建設武漢城市圈兩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在黃楚平看來,依托大武漢、融入城市圈,做好產業和資本對接,是鹹寧必須抓住的戰略機遇。

黃楚平到鹹寧後,不僅帶來大都市發展理念,也為鹹寧與武漢商圈中的重量級企業合作創造機會。

到鹹寧隻1個月,黃楚平率鹹寧黨政代表團一行60餘人,赴武漢學習考察,謀求合作,受到武漢方麵高規格的接待。兩市不僅認了“親”,還簽訂了不乏“含金量”的合作協議。此後1個多月裏,鹹寧6個縣市區和開發區先後到武漢“認親”。在互利共贏的合作中,兩市越走越近。

一次次的交流互動,讓行政的藩籬逐漸被打破,無縫對接日益成為現實。沒有好高騖遠,沒有誇誇其談,鹹寧以“數據庫”的量化模式,以隻爭朝夕的勁頭抓項目對接。近年來,鹹寧與武漢20多個部門簽訂合作協議,共引進武漢企業100多家,總投資150億元。

機遇,需要發現,需要捕捉,更需要“雕刻”。德國詩人席勒說:“機遇像一塊粗糙的石頭,隻有在雕刻家手裏才能獲得新生”。

2008年底,全球性金融危機在蔓延。為應對國際金融海嘯,實現“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目標,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提前啟動,黃楚平多次率鹹寧市發改委、交通局負責人等為地方發展爭項目,使得投資110億元的鹹寧城際鐵路於2009年3月正式動工。同樣是憑著敏銳的反應與執著的堅韌,鹹寧積極爭取,最終“擠進”武漢新港的總體規劃,鹹寧的長江水道將依托重大港口建設,通江達海,走向世界。

武漢有漂亮的江灘,鹹寧有優質的溫泉。隨著武廣高速鐵路的開通,鹹寧到武漢隻需15分鍾,鹹寧和武漢的關係有了全新的說法:“武漢有溫泉,鹹寧有江灘。”黃楚平如此解讀:“由於武漢和鹹寧地緣上如此接近,兩地的要素可以實現無障礙對接、整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鹹寧必須主動對接,必須有甘當配角的意識,鹹寧和所轄的6個縣市區必須主動研究武漢,貼近武漢,依托武漢,發展鹹寧。把發展的目標、理念、舉措,與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戰略銜接起來。”

黃楚平曾一次次率團到武漢、到外省市參觀考察,並與擬來鹹投資的部分企業家進行了座談。座談中,黃楚平總是熱情地向客人介紹了鹹寧的交通區位優勢、投資環境、開發區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隨後就客商提出的具體問題進行了協商,並作出具體承諾。當看到與會客商為鹹寧突出的比較優勢、優良的投資環境和喜人的經濟發展態勢所深深吸引,紛紛表示將鹹寧作為該地企業外遷發展的首選地,下一步將立即安排專人到鹹寧開展選址、前期規劃、合同條款洽談事宜之時,黃楚平十分高興,忘了幾天的奔波之累。同時,他要求隨行幹部認真學習外地的先進經驗,特別是一些優良的市場運作方式和科學的管理體製。

哪裏出現機遇,哪裏就有鹹寧人忙碌的身影;哪裏孕育機遇,哪裏就有鹹寧人搜索的目光。

鹹寧核電、赤壁火電二期、晨鳴百萬噸林漿紙一體化等重大項目,以2座長江大橋、5條鐵路、10條高速公路為重點的交通樞紐建設,都是鹹寧上下搶抓機遇的結果。

“跳起來摘桃子!”這是記者在鄂南鹹寧采訪期間聽到坊間流傳甚廣的一些俗語。與鹹寧人接觸,他們常說,伸手就能摘到的,未必是好桃子。黃楚平笑著說,我們要瞄準機會跳起來摘桃子,隻有跳起來摘,才能實現跨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