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月成想大事做細活的苗族州長(1 / 3)

為官要講公平公正、做事要講質量效益。似乎這兩句話與他是共同一體的,話在提醒他,他在時刻牢記這兩句話。

“為官要講公平公正、做事要講質量效益”。在李月成的每一個筆記本的扉頁上都寫著這兩句話,話下麵是他的名字與日期,似乎這兩句話與他是共同一體的,話在提醒他,他在時刻牢記這兩句話。

簡單樸實的字句,內涵卻十分豐厚。隻有公平公正,才能調動廣大幹部群眾的積極性,社會才會進步,才能發展。做事講質量講效益,國家的錢要使在刀刃上,因為財富是人民創造的,必須用在有效益、有質量、能給人民群眾帶來幸福的事業上,確保資金安全、質量效益。

這八個詞、十六個字,對於李月成是座右銘,而對於他躬耕的土地,卻是無窮的能量,卻是幸福的源泉。這個從深山裏走出來的幹部,不管是行事作風,還是生活品行,都與平凡而偉大的基層、與無言而深沉的大地始終緊密相連。

窮苦孩當上“娃娃縣長”

1987年7月,29歲的李月成正在浙江農業大學學習。突然接到黔西南州委發去的電報,讓他趕緊回普安縣主持工作,因為他已經在縣人代會上被選舉為縣長。夜裏,久久不能寐的李月成感慨萬千,回望自己走過的路,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做官必須要給老百姓辦實事、做好事,老百姓才會信任你。

雖然不到30歲,李月成卻走過了一條坎坷而充實之路。1957年10月,李月成出生在貴州晴隆縣深山裏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他家離縣城80裏地,不通公路,不通電,吃水隻能靠自己挑。8歲時父親就離世,含辛茹苦的母親並沒有選擇改嫁,而是一個人獨自承擔起撫育三個孩子的重任。凡是農活,母親都會幹,像犁田、耙地這些男勞動力才能幹的活,母親絕對是一把好手。麵對生活的艱辛,母親毫無怨言,堅強麵對。他在離開母親出來工作的這幾十年時間裏,每年都要回農村陪母親過春節,直到去年母親以89歲的高齡去世。他說盡孝要有計劃,按計劃去完成,不留遺憾。母親的形象在李月成心中如同一座大山,堅韌沉穩。這讓他走到任何地方,居於任何位置都能清楚明白的看清自己,深知自己永遠都是農民的兒子,要紮紮實實地做事,一件一件地做好,就像自己在家裏犁田一樣,要一鏵一鏵地犁,才能把田地種好,有收成。

小學畢業後,品學兼優的李月成並沒有選擇繼續讀書,他要扛起家庭的擔子,為母親分擔。因為讀書成績優良,14歲的他就開始在新莊村民辦小學教書。李月成心裏從未滿足過,他想繼續讀書、繼續學習。不久,17歲的李月成迎來第二次踏入課堂的機會,他去到興仁師範學校學習,由於學習成績非常突出,學農、支農又是他的長處,每次學農都被評為積極分子,他被任命為校團委副書記和班裏的班長,兩年的學習李月成收獲良多,被學校黨組織批準加入中國共產黨,完成了自己繼續深造的夢想。1979年,他考入興義師專中文係,在校學習期間科科成績都是優秀,被評為“三好學生”、當選為校學生會主席。

直到1983年2月李月成結束在晴隆縣委宣傳部任理論教員的任職,他才與11年的教師生涯闊別。教書育人讓李月成深明大義,也讓李月成的生活充滿了真誠。兒時母親的勤勞,青年時自己的不斷進步,生在農村,又長期在邊遠地區工作,遠離紛爭,為李月成日後形成他的為官為政的觀念與行事作風有著深深影響。

1983年開始從政的李月成,走遍了貴州的三個民族自治州,除在省供銷社、省審計廳擔任一把手的兩年多時間外,一直奮鬥在民族地區。每到一處,變的是地方,不同的是各地情況,而不變是他把老百姓裝在心中,把老百姓當成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民族地區之所以落後,他清清楚楚地知道,原因就在以交通、水利、教育、衛生為主的基礎設施太落後。而交通又是發展經濟,改變貧困地區的出路,李月成每到一處,首先就立即組織修公路。公路就是出路,沒多久,多條道路就延伸到居民家門口。

做好扶貧工作是欠發達欠開發地區的重要政治任務。在李月成看來,什麼叫講政治?講政治就是要把百姓生產生活中的困難解決好,人民群眾沒有牛就想辦法給農民賣牛,房子破了就想法給補上,幫助農民群眾把地種好,把肥料、農藥、種子給群眾準備好,有剩餘勞動力就幫忙實現轉移,過年沒有豬,幫助老百姓養上一頭過年豬,實實在在地把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問題解決好,這就是最好地講政治,就是最有效的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