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森藝術無疆_仁愛無邊(1 / 2)

“我把書法當作一個創造財富.幫助弱勢群體的手段。”素有“中華左手反書第人之譽的全國人大代表慈善書法家周森,藝術無疆仁愛無邊。”

左手書法,名揚天下

1964年周森出生於曾出過洪學智等近百位將軍的紅色革命老區

大別山南麓金剛台腳下的商城縣(現屬安微省金寨縣)。這裏人傑地靈.雄偉壯麗.留下了眾多革命先行者的足跡.也留給這塊土地寶貴的精神財富。周森是聽著個個革命英雄傳奇故事長大的。英雄的事跡和精神在他心中留下深深的影響也形成了他自幼剛毅堅強的個性。

九歲那年.有一次上語文課時.周森無意中翻到了某頁作業本的背麵.發現老師用筆蘸著紅墨水寫的批語透過紙張映成了反字.看上去挺好玩的。就是在這好玩之中周森的靈感一瞬間爆發了,從此.一顆童心對漢字反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開始琢磨如何拆字.如伺反著書寫一一連他自己也不會料到.自己9歲時所感到好玩繼而練習描摹反字的經曆其實就是在研究中國漢字的反書,也從此決定了他今後的人生道路。

周森左手反書的事情在書法界和社會上傳開後,人們從最初的驚奇.變為隨後的嘲笑諷刺和反對。盡管如此.周森依日苦心鑽研。為了使自己能夠隨心所欲地將各種字體用左手反寫出來.他幾乎翻遍了所有能找到的字典.研究漢字的結構特點書寫技巧.以奠定自己紮實的書法基本功.積累文化功底。幾年中.周森練字用了兩噸草紙用壞了200多支毛筆。1992年.他左手反書的速度已經超過了常人用右手正書的速度,書寫時提筆一揮而就。

1999年,中國三峽書畫院院長邀請周森到三峽書畫院工作。 年之後.周森成績斐然。如今.周森如日中天.作品頻頻在國內外書畫藝術大賽中獲獎。鑒於他的藝術成就.國家郵政總局向全國發行了5萬套計30萬張周森作品的“郵資明信片,以弘揚他的藝德人品。”

2000年1月12日,36歲的周森在首都舉辦了個人左手反書現場演示研討會並取得很大的成功。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十多家新聞單位紛紛對此進行報道。2000年8月.周森在上海舉辦了個人書法展.人們無不為周森書法藝術獨特魅力深深折服。劉炳森為他題詞“書藝獨秀”,穆青為他書寫了“周森書法藝術”條幅.讚揚他的左手反書已經成為 種大藝術。中央電視台二套對周森做了人物專訪.對周森的左手反書藝術和成長道路做出了全麵深入的報道。如今.周森的左手反書已經名揚天下啟功、劉炳森、歐陽中石等書法大家對周森的反書藝術都給予了很高評價啟功專門為他的反書作品題詞“書法獨秀”。

書寫財富,接濟四方

由於艱苦的童年生活,使周森從小就對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懷有深廣的同情懷、有感同身受的悲憫和愛。2000年5月周森偶然從個朋友那裏了解到,河南登封穎陽鎮敬老院有10位70多歲的孤寡老人.因為經濟困頓.生活得很苦。他從北京趕到登封與10位老人見麵.並主動與10位老人簽訂了養老送終的“贍養協議書”。從2000年開始.周森每年都要去登封專門看望“父母”兩次,他已經把這些老人視作自己的親生父母。當地政府和老百姓一致倡議將敬老院的名字改為“周森敬老院”。周森前後為這個敬老院捐獻累計已超過百萬元。